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市售乳扇和乳饼中8 种有害元素污染状况分析
    陈俊秀, 李洁, 刘玲, 冉亚莉, 李怡, 李文廷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3): 19-23.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20427-024
    摘要1119)   HTML8)    PDF (1603KB)(546)    收藏
    对市售乳扇和乳饼样品中8 种有害元素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某市部分区县具有代表性的农贸市场及超市的乳扇和乳饼进行采样,并将样品通过石墨湿法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内标法定量,同时测定分析样品中砷(As)、铅(Pb)、汞(Hg)、镉(Cd)、铬(Cr)、硼(B)、铝(Al)、钡(Ba)8 种有害元素。结果表明:市售乳扇和乳饼样品未受金属元素Hg和Cd的污染,受元素B、As、Ba及Pb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但乳扇样品被元素Al和Cr污染较严重,乳饼中Ba元素污染程度相对较高;乳扇和乳饼样品中普遍含有Cr、Ba和Pb元素,乳扇中元素污染程度大于乳饼,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乳扇和乳饼作坊的监管,规范生产工艺,严格把关污染环节,加强生产环节污染监管力度,确保此类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补铁剂及多肽铁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钟丽雯, 鲁迎瑞, 张卫兵, 郭兆斌, 张金亮, 文鹏程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4): 63-69.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20605-033
    摘要754)   HTML28)    PDF (2427KB)(728)    收藏
    缺铁性贫血作为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营养与健康需求的变化和安全意识的 增强,人们致力于补铁效果好、吸收好、副作用小、安全性更高的口服补铁剂的研发。本文对补铁剂的发展和相关 研究进行综述,概述新型补铁剂的研究进展,全面阐述多肽铁复合物蛋白琥珀酸铁的原料来源、结构、机理、制 备、应用、消化吸收机制,对多肽铁复合物和蛋白琥珀酸铁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补铁剂的研究与发展提供 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添加鱼油粉对中老年乳粉稳定性的影响
    贾宏信, 于爱梅, 张怡宁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 (2): 5-10.   DOI: 10.15922/j.cnki.jdst.2021.02.002
    摘要748)   HTML1)    PDF (1847KB)(638)    收藏
    向中老年乳粉中添加不同比例鱼油粉EPA300(添加量0%、0.5%、1.0%和1.5%),并将其37 ℃加速贮藏90 d;以脂肪酸组成,VE、VC含量和保留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及色泽为评价指标;评价鱼油粉添加对于中老年乳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油粉的添加对乳粉脂肪酸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与鱼油粉添加量并不呈现一致性的增高或降低趋势,但添加高含量鱼油粉时会使乳粉内脂肪酸的稳定性有所下降,C12:0、C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雪糕中16 种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宫慧丽,刘丽君,段国霞,刘春霞,李翠枝,吕志勇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1): 26-32.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10823-023
    摘要738)   HTML5)    PDF (2814KB)(456)    收藏
    建立气相色谱测定雪糕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方法。2.0 g雪糕样品中加入8 mL浓盐酸和10 mL无水乙醇进行前处理,经SP-2560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2%和0.024%;实现了反式脂肪酸甲酯与顺式脂肪酸甲酯和饱和脂肪酸甲酯的有效分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益生菌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改善作用研究进展
    杨扬, 刘振民, 李楠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3): 34-38.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10909-058
    摘要692)   HTML4)    PDF (1601KB)(426)    收藏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的平衡与类风湿关节炎密切相关。由于益生菌在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恢复正常肠道菌群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给益生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类风湿关节炎病因、机制及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总结近年来益生菌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临床试验和今后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云南乳饼、乳扇副产物主要成分及加工特性分析
    邹丽蓉,陈萌,王雪峰,普岳红,董文明,黄艾祥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1): 1-6.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11117-002
    摘要691)   HTML14)    PDF (2413KB)(498)    收藏
    乳饼、乳扇是云南民族特色乳制品,以二者的加工副产物乳清为原料,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制得乳清蛋白粉,分析其主要成分及加工特性。结果表明:乳饼副产物获得的乳清蛋白粉中主要成分蛋白质含量39.0%、脂肪含量6.0%、水分含量4.1%、总灰分含量7.7%、酸度23.2 °T、pH 5.61,其加工特性为溶解性99.52%,沉淀率在不同温度下均小于3.2%,乳化活性指数(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和乳化稳定性指数(emulsion stability index,ESI)在不同pH值下均大于42.7%;乳扇副产物获得的乳清蛋白粉中主要成分蛋白质含量72.0%、脂肪含量19.8%、水分含量4.6%、总灰分含量8.1%、酸度58.3 °T、pH 5.20,其加工特性为溶解性98.70%,沉淀率在不同温度下均小于3.5%,EAI和ESI在不同pH值下均大于50%。将乳扇乳清蛋白粉和乳饼乳清蛋白粉添加到酸乳中,酸乳感官评分分别为70.7 分和72.7 分。因此,2 种乳清蛋白粉均能够应用于酸乳加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下一代益生菌——卵形拟杆菌研究进展
    闫丹丽, 武俊瑞, 史海粟, 洛雪, 岳喜庆, 乌日娜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 (1): 50-54.   DOI: 10.15922/j.cnki.jdst.2020.01.010
    摘要684)   HTML1)    PDF (1554KB)(1633)    收藏
    近年来,肠道菌群研究获得的重大突破表明,卵形拟杆菌具有代谢多糖及胆碱盐的能力,对于治疗糖尿 病、心血管疾病、炎症性肠病及癌症等具有生理功效,被认为是具有潜在益生作用的下一代益生菌,具有极其广阔 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对于卵形拟杆菌的细菌学特性、功能特性和应用 前景还没有较为系统全面的总结。本文主要从卵形拟杆菌的细菌学特性、功能特性和应用前景三方面综述卵形拟杆 菌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国内外同行进行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唾液乳杆菌的生长特性及抑菌作用
    齐炳理, 李艳杰, 陈世贤, 赵子夫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5, 38 (3): 1-4.   DOI: 10.15922/j.cnki.jdst.2015.03.001
    摘要637)   HTML3)    PDF (1253KB)(966)    收藏
    为了探讨唾液乳杆菌的生长特性及抑菌作用,测定2株唾液乳杆菌的生长曲线,并选用口腔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2株唾液乳杆菌分别在接种2h和4h进入对数生长期,8h进入对数生长末期,14h和16h进入稳定期;2株唾液乳杆菌菌液及代谢产物对口腔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对口腔变形链球菌及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唾液乳杆菌菌体及调整pH值为7.0的代谢产物没有抑菌作用;2株唾液乳杆菌的抑菌能力主要来自菌体的代谢产物,代谢产物中起抑菌作用的成分为酸或酸依赖性物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生牛乳中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热性
    侯霞霞, 王云霞, 刘丽君, 李翠枝, 吕志勇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6): 1-6.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20913-057
    摘要552)   HTML15)    PDF (2441KB)(747)    收藏
    生牛乳杀菌后残留少数芽孢具有极强耐受性,在一定条件下芽孢大量繁殖,使牛乳发生变质,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健康。采集并选择含有芽孢杆菌的生牛乳样品,进行需氧芽孢杆菌和嗜热需氧芽孢杆菌的分离,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分离到的嗜热需氧芽孢杆菌进行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出10?株芽孢杆菌,其中3?株为嗜热需氧芽孢杆菌,7?株为需氧芽孢杆菌,其中能耐受115?℃/15?min热处理的有凝结芽孢杆菌和克劳氏芽孢杆菌,121?℃/20?min热处理可以将生牛乳中芽孢杆菌全部杀灭,致死率达100%,芽孢数下降4?个数量级;生牛乳中芽孢杆菌的优势菌有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明胶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克劳氏芽孢杆菌;耐热性较强的有凝结芽孢杆菌和克劳氏芽孢杆菌,最高能耐受115?℃/15?min热处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羊乳蛋白质组成及消化特性
    蔡俊娜, 张富新, 刘玉芳, 许晶辉, 章依婷, 吴阿敏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 (3): 1-5.   DOI: 10.15922/j.cnki.jdst.2021.03.001
    摘要533)   HTML1)    PDF (2371KB)(534)    收藏
    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体外模拟消化研究羊乳蛋白质组成和消化特性。结果表明:羊乳蛋白质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组成,酪蛋白主要由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β-酪蛋白和κ-酪蛋白组成,在酪蛋白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3.10%、30.39%、38.09%和8.42%;乳清蛋白主要由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组成,在乳清蛋白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4.59%、57.50%、4.35%、8.69%和4.88%;羊乳酪蛋白主要在肠液中消化,在胃液中消化120 min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牛乳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洪青, 刘振民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6): 50-54.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11222-012
    摘要525)   HTML37)    PDF (1626KB)(851)    收藏
    乳及乳制品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为保证充足的安全性、较长的货架期及稳定的营养价值,乳杀菌技术得到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本文综述乳品工业的杀菌技术研究进展,阐明热处理技术和非热处理技术的杀菌机制,介绍巴氏杀菌、超高温瞬时灭菌、超高压处理、超声波、脉冲电场等不同杀菌技术对微生物、营养活性物质、风味物质、质构及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影响,为其在高生物活性乳制品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α-乳白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
    陈文亮, 苏米亚, 贾宏信, 齐晓彦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 42 (1): 33-38.   DOI: 10.15922/j.cnki.jdst.2019.01.007
    摘要524)   HTML4)    PDF (1894KB)(568)    收藏
    α-乳白蛋白是母乳蛋白质的重要成分,α-乳白蛋白的母乳化是婴儿配方乳粉模拟母乳蛋白质研究的重要组 成部分。本文从α-乳白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立体结构两方面介绍α-乳白蛋白的结构,论述α-乳白蛋白的功能特性及 其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为广大婴儿配方乳粉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植物乳杆菌的研究进展
    洪青, 刘振民, 吴正钧, 杭锋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6): 33-37.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6.007
    摘要508)      PDF (1485KB)(2959)    收藏
    植物乳杆菌来源广泛,作为益生菌家族的一员,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和降低胆固醇水平等多种益生功能,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植物乳杆菌的益生功能机制并列举了代表性菌株,对植物乳杆菌在乳品领域的应用发展限制因素进行阐述,同时提出了目前的常见解决方法,为植物乳杆菌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艳娜, 游春苹, 刘振民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6, 39 (6): 25-28.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6.006
    摘要505)   HTML9)    PDF (1533KB)(1294)    收藏
    本文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的特征、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混合发酵对胞外多糖和风味物质合成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其应用和菌株筛选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乳源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赵烜影,刘振民,雍靖怡,王国骄,李楠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 (6): 51-57.   DOI: 10.15922/j.cnki.jdst.2021.06.010
    摘要497)   HTML7)    PDF (1862KB)(1153)    收藏
    蛋白质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成分,乳蛋白被认为是天然生物活性肽的重要来源。乳源生物活性肽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经酶促水解或微生物发酵而来,有助于人类神经、胃肠、心血管和免疫系统发育,在预防癌症、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和其他健康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乳源生物活性肽在营养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乳源生物活性肽的生产技术、生物活性进行归纳,并对乳源生物活性肽的生产应用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乳清蛋白粉国内外标准对比分析
    迟涛, 王芸, 徐欣, 刘鹏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 (2): 48-51.   DOI: 10.15922/j.cnki.jdst.2021.02.010
    摘要489)   HTML4)    PDF (1403KB)(398)    收藏
    分析和比较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的乳清蛋白粉相关法规和标准等管理规定,从质量指标、污染物和毒素指标、微生物限量进行对比分析。在标准指标限量要求方面,我国标准中的质量指标与美国等标准中的规定基本一致,部分指标规定存在差异,真菌毒素没有差异,污染物限量的对象和数值差异较大,微生物限量要求的项目有所不同但限量没有差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乳酸菌耐酸耐胆盐机制研究进展
    赵小茜, 魏旭丹, 陈戴玲, 孙玲玲, 冯美琴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3): 33-36.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3.008
    摘要487)      PDF (1359KB)(1144)    收藏
    作为一种常见的益生菌,乳酸菌需能够耐受胃液中的强酸与肠道内的高浓度胆盐,并在人体内大量存活才能发挥其益生作用。目前对乳酸菌耐酸机理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质子泵理论和产生碱的机制,另外,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外源物质的含量对其耐受能力也有一定影响;乳酸菌在胆盐胁迫下的抑制机制主要包括胆盐水解酶的作用、应激蛋白的作用和自身细胞膜的保护作用。本文对乳酸菌的耐酸耐胆盐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低甲氧基果胶在乳品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李梦洋,朱佳奕,孙庆申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1): 67-73.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10830-007
    摘要478)   HTML6)    PDF (2087KB)(942)    收藏
    果胶是高等植物细胞壁中的一种天然多糖,在果蔬制品的质构特性和营养特性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果胶可分为高甲氧基果胶(high methoxyl pectin,HMP,甲氧基含量≥7%)和低甲氧基果胶(low methoxyl pectin,LMP,甲氧基含量<7%)两类。LMP具有很好的稳定、凝胶及增稠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加工产品,在为发酵乳带来特殊风味的同时,增加了相应产品的黏稠度和稳定性。但由于生产及加工技术条件等的限制,LMP产量较低。因此,将植物原料中的HMP经脱酯转化成LMP,可满足工业上对于LMP的需求量。本文综述LMP在乳品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国内外LMP的制备方法,包括酸法脱酯、碱法脱酯、酶法脱酯和酰胺化法及这些方法对于果胶结构的影响,以期为LMP的大量生产及更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巴氏杀菌牛乳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乳过氧化物酶活性
    张锋华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5): 7-10.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20718-042
    摘要452)   HTML8)    PDF (2102KB)(690)    收藏
    免疫球蛋白G和乳过氧化物酶是牛乳中2 种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在巴氏杀菌牛乳加工过程中及货架期内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乳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采用65 ℃以下的均质温度及15~25 MPa的均质压力处理牛乳对2 种生物活性物质影响较小;72~76 ℃、15 s处理可更好地保留2 种生物活性物质;采用膜滤除菌方式比一般巴氏杀菌效果更佳。巴氏杀菌牛乳中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乳过氧化物酶活性不会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但采用透明包装的产品长期暴露在光照下会造成乳过氧化物酶部分失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花榜清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 (5): 23-26.   DOI: 10.15922/j.cnki.jdst.2021.05.005
    摘要451)   HTML4)    PDF (1950KB)(557)    收藏
    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巴氏杀菌热处理强度的重要指标,过度热处理会明显破坏牛乳本身的营养,也会导致不良物质的产生。测定经不同工艺处理后的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温陶瓷膜过滤处理的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损失率明显小于经75 ℃、15 s巴氏杀菌处理的牛乳;过多的工艺流程也会导致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损失,同时过高的贮藏温度会导致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失活更快,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降低,原料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更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对碳水化合物体外利用的比较研究
    田露露,华旭,韩迪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1): 7-14.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10913-010
    摘要448)   HTML8)    PDF (2000KB)(1142)    收藏
    在含有13 种碳水化合物(包括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FOS(Vilof)、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短链菊粉、长链菊粉、低聚异麦芽糖、水苏糖、抗性糊精、聚葡萄糖、L-阿拉伯糖、乳糖醇和赤藓糖醇)作为唯一碳源的纯培养基上,比较12 株乳杆菌和6 株双歧杆菌的生长情况,记录培养24 h和72 h的OD600 nm和pH值。结果表明:不同碳水化合物对菌株生长的作用有较大差异;培养24 h时,抗性糊精、聚葡萄糖和赤藓糖醇对所有菌株的促生长作用都非常有限,可能是因为这些菌株缺乏相应的酶来水解糖苷键;FOS、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菊粉、水苏糖、L-阿拉伯糖、乳糖醇的促生长作用具有菌株特异性,这可能是因为每个菌株产生的细胞内或细胞外酶的差异;短链菊粉和长链菊粉的发酵特性具有菌株特异性,长链菊粉使嗜酸乳杆菌的发酵更加缓慢,但不适用于其他菌株;不同制造商生产的FOS虽然来源相同,但在发酵过程中表现出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杂质含量不同。推测益生元对人体健康有益,其作用不是直接促进体内的乳杆菌或双歧杆菌生长,而是先被肠道中的其他细菌降解,然后被益生菌菌株利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功能性乳制品及其功能性原料研究进展
    揭良, 苏米亚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 (2): 43-47.   DOI: 10.15922/j.cnki.jdst.2021.02.009
    摘要446)   HTML8)    PDF (1461KB)(648)    收藏
    乳制品被世界各地人群消费,这主要与乳制品能引起感官愉悦和健康、营养有关。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目前的一个关键趋势是食物产品提供更多功能性,以提高消费者的健康程度,如功能性乳制品。本文综述乳制品的功能性,包括改善血脂、肠道、骨骼及血糖健康,并就应用于乳制品中的降血糖功能物质进行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发育、成熟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汪姝敏,翟齐啸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1): 38-47.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10918-011
    摘要435)   HTML7)    PDF (2201KB)(704)    收藏
    婴幼儿时期是肠道菌群发育和成熟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这一时期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能量代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成熟等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综述婴幼儿肠道菌群发育、成熟过程中其组成和功能的演变及影响因素,以期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婴幼儿生长和发育的策略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牦牛乳营养组分及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高宇, 汪家琦, 戴智勇, 潘丽娜, 彭小雨, 马莺, 顾瑞霞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 (3): 43-49.   DOI: 10.15922/j.cnki.jdst.2021.03.008
    摘要431)   HTML0)    PDF (1975KB)(1457)    收藏
    牦牛是一种稀有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牦牛产奶量低,但牦牛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含量高于荷斯坦牛乳,且富含其他多种营养素。牦牛特殊的生长环境赋予牦牛乳耐缺氧、抗疲劳、抗氧化等生理活性。本文对牦牛的产奶性能以及牦牛乳营养组分和功能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我国牦牛乳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牛初乳与牛常乳中游离氨基酸和不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对比研究
    宋婉莹, 李墨翰, 张秀敏, 杨梅, 岳喜庆, 郑艳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 (5): 1-6.   DOI: 10.15922/j.cnki.jdst.2021.05.001
    摘要422)   HTML10)    PDF (1435KB)(597)    收藏
    牛乳是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时首要选择的原料乳,氨基酸是构成牛乳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按照分布区域的不同,分为游离氨基酸和不溶性蛋白质氨基酸两类。以产后0~7 d的牛初乳和15 d~6 个月的牛常乳为原料,对牛乳中不同结构域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9 种游离必需氨基酸在牛初乳和牛常乳中均被检测到,分别有8 种和7 种游离非必需氨基酸在牛初乳和牛常乳中被检测到,其中,牛初乳中8 种必需氨基酸、4 种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牛常乳(P<0.05);在不溶性蛋白质氨基酸中,牛初乳和牛常乳中均含有8 种必需氨基酸和10 种非必需氨基酸,其中,牛初乳中苏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牛常乳(P<0.05),而牛常乳中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牛初乳(P<0.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强化褪黑素超高温灭菌牛奶对改善睡眠的功效研究
    龚广予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2, 35 (3): 1-3.   DOI: 10.15922/j.cnki.jdst.2012.03.001
    摘要422)   HTML0)    PDF (119KB)(60)    收藏
    研究强化褪黑素超高温灭菌牛奶(褪黑素含量:3mg/250mL)对改善动物睡眠的作用。结果表明:样品能明显缩短动物注射戊巴比妥钠后的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可增加注射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后的入睡动物数,缩短注射戊巴比妥钠后的睡眠潜伏期,且无明显直接睡眠作用。因此,强化褪黑素超高温灭菌牛奶具有改善睡眠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乳脂肪球膜组成及分离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曹文慧, 高增丽, 乌云, 李洪亮, 母智深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 (5): 37-42.   DOI: 10.15922/j.cnki.jdst.2020.05.008
    摘要420)   HTML5)    PDF (1918KB)(530)    收藏
    乳中的脂肪以脂肪球的形态存在,被3 层膜包裹,称之为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由于MFGM生物学功能和乳化潜力的相关报道,MFGM引发了广泛研究。本文综述MFGM的结构、组成、分离提取方法以及不同分离提取方法中工艺参数变化对MFGM组成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牦牛乳制品研究进展
    张蓝月, 孙万成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2): 60-64.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11129-003
    摘要413)   HTML2)    PDF (1694KB)(663)    收藏
    牦牛乳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特色乳资源,有着其他乳类无法比拟的特性,具备开发高品质乳制品的潜力,近年来,牦牛乳的相关研究逐渐深入,但目前我国对于牦牛乳制品的开发利用还不完善。本文综述发酵牦牛乳、牦牛曲拉、牦牛乳清液、牦牛乳干酪和牦牛酥油等牦牛乳加工制品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明确现有的牦牛乳加工框架体系,发现具有研究潜力的方向,丰富牦牛乳制品品类,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牦牛乳资源和推动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可食用益生菌在肾健康维护中的活性与机制研究进展
    徐煜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2): 30-34.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10710-046
    摘要408)   HTML0)    PDF (1508KB)(1026)    收藏
    肾健康问题已经是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现有研究表明,通过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是肾健康维护的新型干预路径。然而,可食用益生菌在肾健康维护中的作用目前还缺乏关注。本文围绕可食用益生菌应用于肾健康相关的慢性肾炎、血透析、高尿酸及高草酸相关的基础研究进行调研,并对相关疾病干预涉及的可食用益生菌种类、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旨在为益生菌新型原料开发、益生菌产品的精准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绿豆变性淀粉和麦芽糊精作为脂肪代替品在低脂冰淇淋生产中的应用
    董彦夫,陈丙宇,赵文婷,王大为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 41 (2): 30-36.   DOI: 10.15922/j.cnki.jdst.2018.02.006
    摘要408)   HTML1)    PDF (3234KB)(253)    收藏
    以绿豆变性淀粉和麦芽糊精作为脂肪代替品代替脂肪生产低脂冰淇淋。以冰淇淋的膨胀率、融化率、开始融化时间和浆料黏度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低脂冰淇淋的配方。结果表明:当绿豆变性淀粉添加量为1.5%、麦芽糊精添加量为2.0%时,低脂冰淇淋的膨胀率、融化率、开始融化时间和浆料黏度分别为61.7%、20.0%、1 249 s和1 243 mPa·s;按照最优配方制得的低脂冰淇淋的硬度、黏附性、弹性和咀嚼性分别为(811.4±4.4) g、(215.7±2.5) g?s、1.091±0.025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牦牛乳清粉的功能特性
    高瑞平, 梁琪, 白莉莉, 石永祺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 42 (3): 13-18.   DOI: 10.15922/j.cnki.jdst.2019.03.003
    摘要405)   HTML0)    PDF (2253KB)(151)    收藏
    为掌握牦牛乳清粉的组成特性和功能性质,分别利用酸沉淀得到的牦牛乳清液制取牦牛原乳清粉(native yak whey powder,NYW),利用加工牦牛乳干酪排出(即酶凝法)的乳清废液制取牦牛甜乳清粉(sweet yak whey powder,SYW),测定NYW和SYW的总蛋白质、乳糖、灰分含量和pH值等指标以及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 起泡性、乳化性和热稳定性等功能性质。结果表明:SYW和NYW的总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差 值为3.433%,乳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NYW的灰分含量高达11.188%,较SYW高3.156%,有显著差异 (P<0.05),NYW和SYW溶液均呈酸性,pH值分别为4.837和5.410,差异显著(P<0.05);NYW(27.079%) 和SYW(34.207%)的溶解性差异显著(P<0.05);NYW的持水率显著高于SYW,但持油率显著低于SYW (P<0.05);SYW的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高于NYW(P<0.05);NYW和SYW 在60 ℃热处理时开始有沉淀产生,75 ℃以后沉淀量显著增加(P<0.05),85 ℃时沉淀率达最大值,说明牦牛乳 清粉85 ℃时最不稳定,而市售荷斯坦乳清粉(Holstein whey powder,HW)在80 ℃最不稳定,牦牛乳清粉热稳定 性优于HW。研究结果表明,酸沉淀和酶凝法获得的乳清粉主要成分和功能特性不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红茶菌中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生长特性
    高茜,黄燕华,汪倩倩,韩梦飞,冯美琴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 41 (2): 5-10.   DOI: 10.15922/j.cnki.jdst.2018.02.002
    摘要399)   HTML0)    PDF (3191KB)(245)    收藏
    红茶菌又名海宝,是一种由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传统酸性茶饮料。实验从红茶菌中对乳酸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然后对纯化所得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红茶菌中分离出的4 株菌(分别编号为XC、XD、XL和XQ)均为植物乳杆菌,且在培养14 h时达到稳定期;在4 株乳酸菌的生长过程中,pH值和滴定酸度均呈下降趋势;菌株XC、XD、XQ的最适接种量均为4%,菌株XL的最适接种量为6%;4 株乳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 ℃,且均不耐盐;4 株乳酸菌对胆盐和酸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耐受性,其中菌株XQ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驴乳营养成分研究进展
    李墨翰, 刘爱成, 赵闪闪, 赵慧雯, 张娟, 宋婉莹, 岳喜庆, 郑艳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6): 42-49.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20819-051
    摘要395)   HTML11)    PDF (2411KB)(1131)    收藏
    驴乳因其乳清蛋白、乳糖、溶菌酶、不饱和脂肪酸和VC含量较高而酪蛋白及脂肪含量较低的特点,被誉为人乳的理想替代品,同时具有低致敏性、抑菌性和抗癌活性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介绍驴乳的营养成分特点,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并与人乳、牛乳、水牛乳、羊乳和骆驼乳进行比较,以期为驴乳的综合加工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乳制品感官品评的应用研究进展
    丛懿洁, 马蕊, 王世杰, 朱宏, 屈殿令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3): 29-32.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3.007
    摘要394)      PDF (1316KB)(266)    收藏
    乳制品感官品评技术日益成熟并受到重视。现代统计学、心理学及人类仿生学等学科的发展推动了乳制品感官品评技术的日渐成熟。本文对乳制品感官品评的定义、方法及感官品评在乳制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展望,旨在为乳制品的感官评定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牦牛乳作为婴儿配方奶粉奶源的营养与安全性
    周让, 王秀英, 吕晓华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4, 37 (1): 27-30.   DOI: 10.15922/j.cnki.jdst.2014.01.007
    摘要394)   HTML1)    PDF (1311KB)(123)    收藏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种群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对某些特定人群而言,牦牛乳的生物学特点意义重大.与普通牛乳、羊乳和人乳的各营养素含量相比,牦牛乳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均高于普通牛羊乳,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乳糖及矿物质含量更接近人乳.另外,牦牛乳含有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功能性脂肪酸,是普通牛羊乳所不具有的.在安全性上,牦牛乳特有的蛋白质比普通牛乳蛋白质更不易引起过敏且容易消化吸收,所含共轭亚油酸的安全性评价实验与人群研究表明其无任何毒副作用.牦牛乳以其特有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可望为我国婴儿配方奶粉领域增加新品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植物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和组学研究进展
    曹承旭,郭晶晶,乌日娜,岳喜庆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 41 (1): 33-39.   DOI: 10.15922/j.cnki.jdst.2018.01.007
    摘要386)   HTML7)    PDF (1272KB)(251)    收藏
    植物乳杆菌是乳酸杆菌的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各类发酵食品中。植物乳杆菌是人体肠道微生物的一员,由其生产的发酵食品的发酵作用与其对人体的益生作用使得植物乳杆菌逐渐成为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的模式微生物,阐明微生物环境适应性及发挥有益功能等的分子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和组学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牛乳、驴乳乳清蛋白二级结构及其功能对比研究
    刘爱成, 李墨翰, 张正翰, 张秀敏, 刘一鸣, 陈佳丽, 热罕古丽, 郑艳, 岳喜庆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 (3): 6-11.   DOI: 10.15922/j.cnki.jdst.2021.03.002
    摘要380)   HTML3)    PDF (2320KB)(828)    收藏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驴初乳、驴常乳、牛初乳和牛常乳的乳清蛋白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再通过基因本体论功能注释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代谢通路分析其功能及差异。结果表明:驴乳和牛乳乳清蛋白的二级结构存在差异;随着泌乳期的延长,二者的乳清蛋白二级结构含量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驴乳较牛乳参与的生物学功能和代谢通路更为丰富,且驴常乳作用最为明显,更有益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开发与利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唾液酸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揭良, 苏米亚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2): 55-59.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10813-051
    摘要376)   HTML1)    PDF (1802KB)(512)    收藏
    婴儿大脑的快速发育对膳食中营养物质的供应有极高需求,尤其是早产儿。唾液酸是脑神经节苷脂和修饰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聚唾液酸链的重要成分。人乳唾液酸含量较高,主要形式为N-乙酰神经氨酸。相比之下,婴儿配方乳粉中含有低水平的唾液酸,包括N-乙酰神经氨酸和N-羟乙酰神经氨酸,N-羟乙酰神经氨酸与一些人类炎症性疾病有关。本文综述唾液酸在人乳、牛乳及婴幼儿配方乳中的分布、纯N-乙酰神经氨酸唾液酸的来源以及唾液酸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为缩小配方乳与婴幼儿营养需求的差异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不同哺乳动物乳中主要营养成分研究进展
    邱冀, 孟阳, 赵怿, 佀辰钰, 李春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 (3): 50-54.   DOI: 10.15922/j.cnki.jdst.2021.03.009
    摘要375)   HTML4)    PDF (1862KB)(949)    收藏
    乳是由哺乳动物乳腺分泌的特有物质,是哺乳动物生存和发育的物质基础。比较不同哺乳动物乳成分,可以了解各成分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更好地掌握不同哺乳动物乳的特点,从而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广不同哺乳动物乳制品。本文总结不同哺乳动物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对蛋白质、脂肪、乳糖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哺乳动物乳成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并根据比较得出的结论总结不同哺乳动物乳制品的功能与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乳果糖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徐铮, 张倩, 李克文, 徐虹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 (4): 34-40.   DOI: 10.15922/j.cnki.jdst.2020.04.007
    摘要373)   HTML4)    PDF (2167KB)(419)    收藏
    乳果糖又名乳酮糖、异构化乳糖,是以乳业副产物乳糖为原料制备的一种还原性二糖,其浓缩液形式是一种重要的非处方药物,对急慢性便秘、肝性脑病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乳果糖的生产方法包括化学法、β-半乳糖苷酶法、差向异构酶法等。近年来差向异构酶法因其高转化率受到广泛关注,是极具潜力的新一代乳果糖制备方法,但目前存在副产物依匹乳糖比例高、酶活力偏低等瓶颈问题。本文针对乳果糖制备方法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综述,为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及产业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