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乳业科学与技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ISSN 1671-5187
CN 31-1881/S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徐煜[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可食用益生菌在肾健康维护中的活性与机制研究进展
徐煜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
2
): 30-34.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10710-046
摘要
(
409
)
HTML
(
0
)
PDF
(1508KB)(
1028
)
可视化
收藏
肾健康问题已经是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现有研究表明,通过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是肾健康维护的新型干预路径。然而,可食用益生菌在肾健康维护中的作用目前还缺乏关注。本文围绕可食用益生菌应用于肾健康相关的慢性肾炎、血透析、高尿酸及高草酸相关的基础研究进行调研,并对相关疾病干预涉及的可食用益生菌种类、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旨在为益生菌新型原料开发、益生菌产品的精准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益生菌发酵乳功能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徐煜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 42 (
5
): 30-36. DOI:
10.15922/j.cnki.jdst.2019.05.007
摘要
(
272
)
HTML
(
0
)
PDF
(1095KB)(
28
)
可视化
收藏
益生菌发酵乳是益生菌在食品领域的重要应用形式。本文概述益生菌发酵乳的研究进展,对近5 年来益生 菌发酵乳的功能活性和机制研究进行总结。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发酵乳的功能活性包括:维护胃肠道、口 腔、皮肤健康;调节代谢异常,改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和骨质疏松等症状;调节免疫、改善食物 过敏、缓解呼吸道过敏、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调节精神情绪等。旨在为益生菌发酵的产品开发和研究提供理 论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益生菌在免疫、代谢及神经情绪失调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功能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徐煜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 42 (
4
): 46-50. DOI:
10.15922/j.cnki.jdst.2019.04.010
摘要
(
216
)
HTML
(
0
)
PDF
(1348KB)(
129
)
可视化
收藏
对益生菌功能活性的研究已经拓展到免疫、代谢及神经情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而在这些方面的众多 研究却缺乏系统总结。本文针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两类主要的益生菌在相关领域的动物活性、临床实验及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众多研究表明,益生菌作为功能性成分用于食品开发中将为国民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进一步 改善提供助力。深入研究人体病症和益生菌相互作用的机制,特别是人体对不同菌株的响应机理,以开发可用于临 床治疗的菌株,是未来益生菌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器官疾病中的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徐煜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 42 (
3
): 38-43. DOI:
10.15922/j.cnki.jdst.2019.03.008
摘要
(
170
)
HTML
(
0
)
PDF
(1525KB)(
237
)
可视化
收藏
益生菌是当前大健康市场的关注热点。本文对2 类主要的益生菌,即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在皮肤、口腔、 呼吸道、肝胃、肠道和女性生殖道等器官疾病方面的预防和治疗功能活性进行总结,包括动物实验活性、临床实验 活性及相关的作用机制。本文将为益生菌的进一步科学研究以及产品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植物乳杆菌Lp-G18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发酵工艺优化
徐煜, 蒋德意, 韩迪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 42 (
2
): 13-17. DOI:
10.15922/j.cnki.jdst.2019.02.003
摘要
(
229
)
HTML
(
0
)
PDF
(2150KB)(
72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乳杆菌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益生菌,其中缓解肌肉疲劳和损伤能力的运动保健功能引起了市 场的关注,这与其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活力相关,目前尚缺乏对植物乳杆菌GS发酵工艺 研究的报道。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L-谷氨酸、调整碳源以及改变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等方式提高植物乳杆菌Lp-G18 发酵后的GS活力。得到优化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0 g/L(222 mmol/L)、七水硫酸镁4.92 g/L(20 mmol/L)、 一水硫酸锰0.025 g/L、L-谷氨酸8.82 g/L(60 mmol/L)、蛋白胨10 g/L、牛肉浸粉10 g/L、酵母膏5 g/L、磷酸氢二钾 2 g/L、柠檬酸氢二胺2 g/L、乙酸钠5 g/L、吐温-80 1 g/L。采用优化培养基发酵得到的GS活力比原基础MRS培养基 培养条件下的酶活力提高了1.4 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嗜酸乳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进展
徐煜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 41 (
5
): 35-38. DOI:
10.15922/j.cnki.jdst.2018.05.008
摘要
(
196
)
HTML
(
1
)
PDF
(916KB)(
77
)
可视化
收藏
嗜酸乳杆菌是一种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益生菌,嗜酸乳杆菌的高密度发酵技术对于该菌的工业化生产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对嗜酸乳杆菌的营养需求、冷冻环境适应策略以及高密度发酵探索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嗜酸乳杆菌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徐煜, 刘振民, 游春苹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
3
): 20-23.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3.005
摘要
(
117
)
PDF
(1300KB)(
173
)
可视化
收藏
假单胞菌是原料乳中常见的污染微生物,其会在乳品生产设备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设备腐蚀,且假单胞菌难以清除。同时假单胞菌形成的生物膜能促进假单胞菌耐热酶的分泌,还可以作为致病菌的生长基质,从而给乳品安全带来风险。本文总结了假单胞菌生物膜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影响生物膜形成的环境因素,为假单胞菌生物膜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原料乳中耐冷假单胞菌的种类及其肽酶活力
徐煜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
2
): 5-9.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2.002
摘要
(
131
)
PDF
(1580KB)(
161
)
可视化
收藏
在冷藏的原料乳中,假单胞菌经常出现并成为主导菌群,其分泌的耐热酶会使原料乳变质。对从原料乳中分离的102株假单胞菌经rpoB基因测序进行菌种分析,用偶氮酪蛋白测试所有假单胞菌在2种培养条件(30℃培养2d或6℃培养8d)下胞外肽酶的蛋白水解活性和耐热性。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是假单胞菌中最主要的菌种,其次是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和假单胞菌sp1 (Pseudomonas sp1)。不同假单胞菌菌种之间的产肽酶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荧光假单胞菌(23/41)在不同温度(30℃和6℃)条件下培养后能产肽酶,而大多数的假单胞菌sp1不产肽酶,所有分离的莓实假单胞菌(13/13)只在6℃条件下产肽酶,大多数的假单胞菌所产肽酶都有热稳定性。在6℃培养条件下,荧光假单胞菌菌株M02有最高肽酶活力(11.78ΔA/ (h·mL)),其胞外肽酶最佳催化pH值为6.5,最佳催化温度为40℃。当M02的接种浓度为103 CFU/mL时,6℃培养5d就能使脱脂乳溶液产生沉淀。对耐冷假单胞菌的种类和产肽酶能力进行分析和考察有助于提高原料乳或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原料乳中耐冷菌群及其产酶特点
徐煜, 刘振民, 游春苹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
1
): 1-8.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1.001
摘要
(
112
)
PDF
(2445KB)(
8
)
可视化
收藏
耐冷菌及其分泌的耐热酶是原料乳中常见污染物,会导致乳制品腐败。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分离自上海地区原料乳的耐冷菌群,以及通过平板法研究不同耐冷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结果表明:所有的分离株属于9个菌纲,含33个菌属,其中数量占主要的菌属是假单胞菌(Pseudomonas)(55%)、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10%)和黄杆菌(Flavobacterium)(5%),其余30个菌属占所有菌株数的30%。耐冷菌产酶能力平板法实验显示,大部分的耐冷菌都有产蛋白酶或脂肪酶的能力,不同菌属之间产酶特点存在差异。假单胞菌和黄杆菌主要表现为产蛋白酶活性,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主要表现为产脂肪酶活性,而大多数的不动杆菌没有产蛋白酶或脂肪酶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微波对乳品品质影响及其在乳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徐煜, 刘振民, 游春苹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6, 39 (
6
): 33-37.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6.008
摘要
(
173
)
HTML
(
3
)
PDF
(1301KB)(
106
)
可视化
收藏
微波是一种快速的加热技术.从三方面综述了微波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微波对乳品品质的影响,微波在乳品检测中的应用和微波在乳业废物降解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微波加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乳品工业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
牛乳中嗜冷假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徐煜, 游春苹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6, 39 (
1
): 24-27.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1.007
摘要
(
211
)
HTML
(
1
)
PDF
(1311KB)(
73
)
可视化
收藏
假单胞菌通常被认为是危害原料乳及其制品的主要嗜冷菌,其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具有耐热性,甚至能在超高温灭菌处理后仍有活性残留,并减短超高温灭菌乳的货架期.本文对来自牛乳中的嗜冷假单胞菌蛋白酶的研究进展做了总结,重点假单胞菌蛋白酶的催化机制研究进展,相关基因包括蛋白酶基因apr X在假单胞菌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嗜冷假单胞菌蛋白酶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
原料乳中嗜冷菌种类及嗜冷芽孢杆菌研究进展
徐煜, 任婧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5, 38 (
2
): 29-32. DOI:
10.15922/j.cnki.jdst.2015.02.007
摘要
(
260
)
HTML
(
0
)
PDF
(1157KB)(
1373
)
可视化
收藏
嗜冷菌能在原料乳冷藏条件下生长,其分泌蛋白酶和脂肪酶降解牛乳中的蛋白和脂肪,导致牛乳变质。本文归纳了原料乳中嗜冷菌的种类,总结嗜冷芽孢杆菌的危害研究进展,重点包括嗜冷菌常见种型、危害特点、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最后探讨了嗜冷芽孢杆菌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