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10-30
    基础研究
    L-乳酸、D-乳酸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高彩霞, 吴正钧
    2014, 37(5):  1-3.  DOI: 10.15922/j.cnki.jdst.2014.05.001
    摘要 ( )   HTML ( )   PDF (15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 ATCC 43889)、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 CMCC 51334)3株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用于测定L-乳酸、D-乳酸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比较L-乳酸、D-乳酸对3株食源性致病菌抑菌效果差异.结果表明:L-乳酸、D-乳酸对3株食源性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MIC0.1 mg/mL、MBC 3.2 mg/mL,大肠杆菌MIC 0.1 mg/mL、MBC 1.6 mg/mL,福氏志贺菌MIC 0.1 mg/mL、MBC3.2mg/mL.在所选3株指示菌浓度105~106 CFU/mL、乳酸0.2 mg/mL质量浓度下,L-乳酸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D-乳酸.
    乳品法规结构化管理平台研究
    苏永红, 张峰华, 李麟
    2014, 37(5):  4-6.  DOI: 10.15922/j.cnki.jdst.2014.05.002
    摘要 ( )   HTML ( )   PDF (17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结构化手段,建立食品法规管理平台,形成与食品开发管理协同的数据管理体系.乳制品研发企业通过执法人员完成对乳品法规解析后,建立结构化的乳品法规标准库.开发人员基于信息化手段,严格遵从乳品法规标准进行乳品开发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结构化法规数据与产品开发数据进行匹配性检查.确保乳品开发合规性,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加工工艺
    红糖酸乳的加工工艺优化
    孙卓, 乔成亚, 王国强, 李海燕, 梅芳
    2014, 37(5):  7-10.  DOI: 10.15922/j.cnki.jdst.2014.05.003
    摘要 ( )   HTML ( )   PDF (28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分别和安赛蜜进行复配,确定较优配比,制作红糖酸乳.以红糖添加量、甜味剂复配组合以及淀粉添加量为因素进行均匀试验,以感官评定和黏度为指标进行最优组合优化.结果表明:当用红糖全部替代白砂糖时,酸乳微苦,用甜味剂部分代红糖可以改善风味.最优组合为红糖质量分数4%,淀粉质量分数6%,甜味剂组合Ⅱ即为三氯蔗糖和安赛蜜质量分数分别为0.003 5%和0.007 0%.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红糖酸乳甜度适中,组织状态均匀细腻,口感清爽.
    分析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的呕吐毒素
    李素琴, 万鹏, 高敏, 岳虹, 赵贞, 李翠枝
    2014, 37(5):  11-13.  DOI: 10.15922/j.cnki.jdst.2014.05.004
    摘要 ( )   HTML ( )   PDF (13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乳制品中呕吐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的方法.方法:样品经沉淀、过滤,上清液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浓缩,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乳制品中添加回收率96%~106%,相对标准偏差0.45%~1.21%,检出限0.05 mg/kg.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乳制品中的VC
    万鹏, 赵贞, 高敏, 刘春霞, 李翠枝, 邵建波
    2014, 37(5):  14-16.  DOI: 10.15922/j.cnki.jdst.2014.05.005
    摘要 ( )   HTML ( )   PDF (20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乳制品中的VC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偏磷酸沉淀蛋白后,滤纸过滤,以0.25%偏磷酸溶液为流动相;经C18反相色谱柱分离,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回收率93.6%~103.9%、相对标准偏差2.56%~4.05%、定量检出限1 mg/kg.
    电子鼻对原料羊乳中掺假过期复原乳的检测
    马利杰, 刘占东, 杨春杰, 李璐, 丁武
    2014, 37(5):  17-20.  DOI: 10.15922/j.cnki.jdst.2014.05.006
    摘要 ( )   HTML ( )   PDF (15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电子鼻技术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原料羊乳中掺假过期复原乳进行快速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将过期复原乳按不同比例掺入到原料羊乳中,进行电子鼻检测.通过电子鼻采集不同比例掺假乳挥发性成分的响应值,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Fisher线性判别分析(fisher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FLDA)以及线性回归拟合分析进行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检测原料羊乳掺假的方法.结果表明:FLDA及PCA都能够区分出不同比例的掺假奶,且FLDA区分效果优于PCA;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的相关系数为88.4%,预测值与实际掺假值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因此利用电子鼻实现原料羊乳掺假的快速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包装贮运
    不同方法检测乳品预制塑料容器中微生物的比较研究
    张薇蓉
    2014, 37(5):  21-24.  DOI: 10.15922/j.cnki.jdst.2014.05.007
    摘要 ( )   HTML ( )   PDF (13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不同检测方法反应出的容器污染情况,采用发酵法、滤膜法以及涮洗法对乳品塑料预制瓶容器在不同贮存时间和不同污染程度所产生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发酵法不能全面反应出容器的污染情况,涮洗法和滤膜法的采样方式更全面,能更好地反应污染情况.但滤膜法不适用于高污染的环境下的检测.因此,涮洗法更适合在工业化生产中用于批量检测.
    专题论述
    DNA条形码技术在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李敏, 凌超, 邬琦沁, 毕盛楠, 樊蕴秀, 孙国伟, 韩奕奕, 郑小平, 孟瑾
    2014, 37(5):  25-30.  DOI: 10.15922/j.cnki.jdst.2014.05.008
    摘要 ( )   HTML ( )   PDF (12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可追溯性.近年来,DNA条形码作为食品溯源中一个潜在有效的工具得到迅速发展.本综述介绍了DNA条形码在食品安全尤其是在食品溯源中的应用,回顾了DNA条形码从概念的提出,到食品检测、食品溯源及防止食品商业欺诈中的应用.DNA条形码能够保障食品安全、防止商业欺诈,但距离真正的大规模应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饲料因素对奶牛生产风险的影响
    李宁
    2014, 37(5):  31-33.  DOI: 10.15922/j.cnki.jdst.2014.05.009
    摘要 ( )   HTML ( )   PDF (11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饲料因素对奶牛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影响奶牛的生长发育、繁殖、泌乳量及健康.根据分析结果,从饲料管理、合理日粮配方、科学饲喂制度、合理提高泌乳量等四方面提出饲料因素对奶牛生产风险的规避措施.
    基于益生菌的肠道改善和免疫调节临床研究进展
    冯丽莉, 朱宏, 罗永康, 王世杰
    2014, 37(5):  34-37.  DOI: 10.15922/j.cnki.jdst.2014.05.010
    摘要 ( )   HTML ( )   PDF (49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体临床实验是评估益生菌菌株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唯一途径,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人体实验所能获得的实验数据和资料非常有限.本文通过整合国内外益生菌在人体临床实验中的评价结果,对益生菌改善人类肠道、调节免疫力等作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