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乳业科学与技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ISSN 1671-5187
CN 31-1881/S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5-01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研究
婴儿配方乳粉中氨基酸的组成分析
李琳瑶, 储小军, 华家才, 苏笑芳, 康巧娟, 高 超
2023, 46(3): 1-6.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30331-014
摘要
(
)
HTML
PDF
(16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我国市售婴儿配方乳粉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与呈动态变化的母乳成分的差异。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市售婴儿配方乳粉的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含量,并计算总氨基酸含量和各单体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同时与系统综述的中国母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2 份市售婴儿配方乳粉中仅部分乳粉样品检出游离氨基酸,全部乳粉样品均检出水解氨基酸;大部分氨基酸的质量浓度平均值与1~60 d母乳平均值接近,高于61~180 d母乳平均值;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46.43%,与母乳接近;各单体氨基酸中蛋氨酸和色氨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高于母乳,精氨酸和胱氨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低于母乳,其他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和母乳接近。目前市售婴儿配方乳粉的氨基酸含量与呈动态变化的母乳之间存在差异。
不同季节青海高原型牦牛乳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贾宏信
2023, 46(3): 7-11.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30423-020
摘要
(
)
HTML
(
)
PDF
(15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生活在高海拔(平均海拔4 200 m以上)的青海高原型牦牛(夏季,n=18;冬季,n=18)分析季节对牦牛乳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乳糖、非脂乳固体、灰分、VA和主要反式脂肪酸(反-9-C18:1和反-9,12-C18:2 n-6)含量冬季显著低于夏季(P<0.05),而脂肪和主要脂肪酸(C16:0、C17:0、C18:0、顺-9-C16:1、顺-9-C18:1和顺-9,12-C18:2 n-6)含量冬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说明青海高原型牦牛乳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受季节的影响。
分析检测
UPLC-MS/MS法测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6 种季铵盐类消毒剂残留
孙 磊, 张明星, 翟洪稳, 马俊美, 张春林, 任晓伟, 曹梅荣
2023, 46(3): 12-16.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30517-026
摘要
(
)
HTML
(
)
PDF
(19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建立含乳成分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6 种季铵盐类消毒剂残留的检测分析方法。使用80%乙腈水溶液作为提取溶液对样品进行提取,采用RRHD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选择电喷雾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ESI+)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用基质匹配工作曲线进行定量。结果表明:6 种季铵盐类消毒剂在0.1~5.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0.996 0,检出限为0.5 μg/kg,定量限为1 μg/kg;固体基质中加标回收率为72.8%~102.3%,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25%~3.88%;液体基质中加标回收率为71.8%~100.8%,RSD为0.19%~2.51%。方法简单、高效、快捷、灵敏,能够很好地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季铵盐类消毒剂的分析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乳中麦草畏残留
张立佳, 刘丽君, 白艳梅, 汪 洋, 莫 楠, 高玉杰, 李翠枝
2023, 46(3): 17-22.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30407-017
摘要
(
)
HTML
(
)
PDF
(25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牛乳中麦草畏残留的方法。牛乳样品经体积分数0.5%甲酸乙腈溶液提取,氯化钠盐析净化,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分离,以乙腈- 0.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前处理方法和仪器条件,麦草畏在质量浓度5.0~25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该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5、10 μg/kg,在3 个不同麦草畏添加水平(10、20、200 μg/kg)(n=6)下,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4.3%、101.5%和96.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2.0%和1.5%。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牛乳中麦草畏残留的检测。
乳粉检测中亚硝酸盐提取方法的优化
李永娟, 黄 珂, 张 晶, 孙文毅
2023, 46(3): 23-26.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30423-021
摘要
(
)
HTML
(
)
PDF
(16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化一种乳粉中亚硝酸盐的提取方法。采用加热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及超声脱色法3 种提取方法对不同放置时间实验用水的空白实验吸光度进行测定,分析3 种提取方法滤液颜色及加标回收率,采用超声脱色法测定质控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和方法检出限。结果表明:不同放置时间的实验用水不会对空白实验吸光度产生影响;超声脱色法回收率均可达90%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质控样品检测结果在特性值区间内,检出限为0.4 mg/kg,符合实验室质控要求。超声脱色法检测结果精确度和准确度良好,建议国标方法中增加对有色物质的脱色处理。
蔗糖脂肪酸酯中残留溶剂的测定
符昌雨, 杨 丹, 程志翔
2023, 46(3): 27-31.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30228-012
摘要
(
)
HTML
(
)
PDF
(17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蔗糖脂肪酸酯中的甲醇、异丙醇、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和异丁醇5 种残留溶剂。称取样品直接顶空进样,建立以DB-1毛细管柱(60 m×530 μm,1 μm)为分析柱、平衡温度80 ℃、平衡时间40 min的残留溶剂测定方法。结果表明:5 种残留溶剂在0.05~10.0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甲醇、异丙醇、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和异丁醇的方法定量限依次为0.024 4、0.019 7、0.022 7、0.024 5、0.019 2 mg/kg,平均回收率为81.7%~96.8%,相对标准偏差为1.90%~4.52%;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快速、回收率和精密度良好,适用于蔗糖脂肪酸酯中5 种残留溶剂检测;20 批次蔗糖脂肪酸酯样品检测结果显示,17 批次样品中检出的3 种溶剂残留量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的要求,甲醇的检出率最高达到80%,亲油型样品中残留溶剂检出种类主要为甲醇,其残留量最高达到9.42 mg/kg,亲水型样品中残留溶剂检出种类较亲油型多,但含量相对较低。
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生物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赵 盼, 张 瑞, 张雅伦, 范素芳, 王 赞, 郭丽敏
2023, 46(3): 32-37.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30331-016
摘要
(
)
HTML
(
)
PDF
(39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生物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以进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按照GB 5009.25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生物素的测定》进行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生物素含量的检测,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GB/T 27418—201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等要求,对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拟合和重复性检测产生的不确定度最大;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 个含量生物素的不确定度报告:样品A(19.87±2.84) μg/100 g,样品B(30.35±4.41) μg/100 g,样品C(53.15±7.15) μg/100 g(置信区间95%,包含因子k=2);随着样品中生物素含量的增高,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也随之增大。
专题论述
益生菌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杨 扬, 洪 青, 刘振民
2023, 46(3): 38-45.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30411-018
摘要
(
)
HTML
(
)
PDF
(20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益生菌是指给予一定数量、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而导致组织器官受损的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多伴随有肠道菌群紊乱的现象,通过益生菌干预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避免了药物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本文回顾近年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及益生菌干预策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对其进一步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杨 帆, 黄建辉, 陈 琛, 关书会, 刘广鹏, 张 岩
2023, 46(3): 46-51.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30331-015
摘要
(
)
HTML
(
)
PDF
(18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物理和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其种类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AFB1)、AFB2、AFG1、AFG2、AFM1和AFM2,其中AFB1毒性最强,污染最广,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Ⅰ类致癌物。奶牛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饲料后,部分黄曲霉毒素会转化为AFM1和AFM2,从而存在于乳及乳制品中。本文比较国内外各国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的差异,汇总目前国内外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各项检测技术,阐述近年来主要应用的薄层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快速检测试纸条法等检测方法,分析各类方法在检测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方面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测,旨在为更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发展提供思路。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香兰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郭美娟, 张兰天, 史国华, 张 岩, 王晨元, 张湘渠, 马越超, 张 斌
2023, 46(3): 52-58.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30517-025
摘要
(
)
HTML
(
)
PDF
(1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兰素是目前食品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香料之一。本文论述香兰素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国内外的使用限量要求、生产工艺特点以及在食品中可能带入的风险,重点汇总分析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香兰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光谱法等多种方法,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为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香兰素的科学检测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基本信息
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
曾用刊名:上海奶牛
主管单位: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食品杂志社
ISSN 1671-5187
CN 31-1881/S
下载中心
更多>>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著作权转让约定书
乳业科学与技术中图分类号查询
学术不端行为稿件的处理
远程投稿步骤
投稿须知-2020
友情链接
更多>>
光明乳业集团
中国食品杂志社
食品科学
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
肉类研究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