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红曲霉代谢产物的抗感染与代谢调节功能研究进展
徐杏敏,郑远荣,刘振民,苏米亚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 47 (4): 53-58.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40708-054
摘要111)   HTML3)    PDF (2447KB)(19)    收藏
红曲霉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使用历史,常用于制作红曲米和红曲腐乳等食品,其代谢产物在食品、保健及医疗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本文综述近年来红曲霉代谢产物在抗菌、抗炎、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红曲霉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功能成分,如红曲色素、莫纳可林K、γ-氨基丁酸等,这些成分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生物活性。部分红曲色素具有抗菌性,莫纳可林K是理想的降脂药物,γ-氨基丁酸则在降血压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此外,红曲霉代谢产物还展示了良好的抗炎活性及降血糖功能,能够在炎症模型中发挥显著的抗炎作用。综上所述,红曲霉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功效性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推动其在食品、保健和医药领域的开发与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二次均质处理对UHT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
王吉栋,郑远荣,刘振民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3, 46 (5): 16-21.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31110-054
摘要78)   HTML2)    PDF (2886KB)(112)    收藏
系统地分析不同二次均质压力对经过超高温瞬时杀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处理后的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MPa压力条件下对稀奶油进行二次均质可使乳液粒径向小颗粒方向偏移,并同时增加表观黏度,从而提高乳液稳定性。然而,过高的均质压力会导致乳液内部出现脂肪聚结现象,影响稀奶油的表观黏度和泡沫稳定性。随着二次均质压力的增大,稀奶油出现打发时间延长,打发率、泡沫稳定性下降以及泡沫硬度降低等问题,甚至在12 MPa时已无法打发成型。因此建议将二次均质压力控制在4~6 MPa。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红曲霉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理化性质、微观结构及风味物质的影响
郑远荣, 腾军伟, 刘振民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5): 1-6.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20721-044
摘要194)   HTML4)    PDF (1809KB)(281)    收藏
以牛乳为原料,红曲霉为辅助发酵剂,制备霉菌成熟干酪,并对红曲霉干酪的理化性质、游离氨基酸、微观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红曲霉作为辅助发酵剂加工的干酪得率16.55%、蛋白质含量18.03%、脂肪含量33.40%、钙含量376.67 mg/100 g、水分含量44.47%、盐含量863.67 mg/100 g;在成熟过程中,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再逐渐稳定的趋势;由微观结构可知,红曲霉对成熟干酪内部结构影响显著;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共鉴定出23 种游离氨基酸及32 种挥发性化合物,与对照组相比,在成熟期结束时,实验组干酪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平均增加58.8 倍,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与含量也存在显著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高密度二氧化碳对食品中蛋白质结构及其 加工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周学府, 郑远荣, 刘振民, 王丹凤, 邓云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 (1): 39-44.   DOI: 10.15922/j.cnki.jdst.2020.01.008
摘要262)   HTML1)    PDF (1791KB)(224)    收藏
非热加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高密度二氧化碳(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加工技 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加工技术,因其无毒无害、能耗低、对食品品质影响小等特点,成为国内外食品加工技术研 究的焦点。蛋白质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成分,直接影响食品的风味、质构及营养。本文简要介绍DPCD加工技术概 况和特点,总结关于DPCD对蛋白质结构及加工特性影响和DPCD钝酶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DPCD加工技术 的发展前景,为今后非热加工技术应用于食品加工提供重要研究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紫红曲霉M-4液态发酵产孢子工艺优化
腾军伟, 周芷寒, 刘振民, 苏米亚, 郑远荣, 刘景, 焦晶凯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 42 (6): 13-20.   DOI: 10.15922/j.cnki.jdst.2019.06.003
摘要111)   HTML0)    PDF (2574KB)(125)    收藏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方法对紫红曲霉M-4液态发酵产孢子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等因素进行优 化。结果表明:马铃薯浸粉为最佳氮源,其最适添加量为0.4 g/100 mL;葡萄糖为最佳碳源,其最适添加量为 2.0 g/100 mL;培养基最适pH值为自然条件下的pH值(6.72);培养基最佳装液量为120 mL(500 mL锥形瓶); 添加2.0 g/100 mL CaCO3的培养基中菌株发酵产孢子数提高较为明显;最佳传代次数为2 代,当菌株培养时间达到 72 h时,菌株产孢子数达到最大。进一步通过响应面方法分析得到影响紫红曲霉M-4液态发酵产孢子数3 个主要因 素的优化条件为马铃薯浸粉添加量0.38 g/100 mL、葡萄糖添加量2.2 g/100 mL、培养时间6.5 d,此条件下紫红曲霉 M-4最大产孢子数为(7.47±0.15)×106 CFU/mL,接近理论预测值(7.53±0.31)×106 CFU/mL,实验平均误差为 0.79%。优化后紫红曲霉M-4产孢子数较优化前提高30.13 倍,菌株单位体积产孢子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稻米油对涂抹型再制干酪流变特性的影响
徐杭蓉, 郑远荣, 刘振民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 42 (5): 1-3.   DOI: 10.15922/j.cnki.jdst.2019.05.001
摘要109)   HTML0)    PDF (1228KB)(48)    收藏
研究稻米油添加量对涂抹再制干酪流变特性的影响,以切达干酪为原料,添加不同量的稻米油制备涂抹再 制干酪,测定不同振荡频率下涂抹再制干酪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并观察稻米油添加量不同的涂 抹再制干酪到达黏弹性变化临界点温度(融化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涂抹再制干酪G’和G’’随稻米油添加量的 增大而减小,到达黏弹性变化临界点的温度也随稻米油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其中稻米油添加量25%、50%两个样 品间的临界点温度降低幅度最大,为2.45 ℃。因此涂抹再制干酪中稻米油添加量控制在50%以下较为适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