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乳业科学与技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ISSN 1671-5187
CN 31-1881/S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 张锋华[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巴氏杀菌牛乳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乳过氧化物酶活性
张锋华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
5
): 7-10.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20718-042
摘要
(
452
)
HTML
(
8
)
PDF
(2102KB)(
690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球蛋白G和乳过氧化物酶是牛乳中2 种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在巴氏杀菌牛乳加工过程中及货架期内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乳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采用65 ℃以下的均质温度及15~25 MPa的均质压力处理牛乳对2 种生物活性物质影响较小;72~76 ℃、15 s处理可更好地保留2 种生物活性物质;采用膜滤除菌方式比一般巴氏杀菌效果更佳。巴氏杀菌牛乳中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乳过氧化物酶活性不会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但采用透明包装的产品长期暴露在光照下会造成乳过氧化物酶部分失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植物酸乳法规现状及分析
花榜清, 张锋华, 苏永红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 (
5
): 49-52. DOI:
10.15922/j.cnki.jdst.2020.05.010
摘要
(
174
)
HTML
(
1
)
PDF
(1527KB)(
176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植物酸乳逐渐步入市场,并以无乳糖、低胆固醇等健康概念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目前,美国、欧盟和我国对植物酸乳均以饮料进行管理。其中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计划编写发布植物乳和植物酸乳的行业指南,欧盟法规中则禁止使用植物酸乳概念。在我国,植物酸乳的概念也未写入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但植物酸乳作为一种新兴产品具有植物基本身的优点,经发酵后营养价值有所提升,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标准法规来规范市场。本文通过对比美国、欧盟及国内的相关法规标准,针对植物酸乳本身的特殊性提出植物酸乳法规管理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我国儿童食品营养素添加情况调研分析
花榜清,张锋华,苏永红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 41 (
3
): 14-18. DOI:
10.15922/j.cnki.jdst.2018.03.003
摘要
(
100
)
HTML
(
0
)
PDF
(1267KB)(
62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市场上针对儿童的食品越来越多,本次调研选取明确标示“儿童”字样的食品,主要涉及乳品、饮料、面条、榨菜和肉松,对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标示“儿童”字样的食品通过营养强化来体现其与普通食品的区别,部分产品则通过降低钠含量与普通食品进行区分,也有部分产品的营养成分和普通食品完全一样,但却明确标示其为儿童食品。本研究针对调研结果,对我国儿童食品法规的制订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益生菌健康宣称的调研分析
花榜清,张锋华,苏永红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 41 (
1
): 5-9. DOI:
10.15922/j.cnki.jdst.2018.01.002
摘要
(
166
)
HTML
(
1
)
PDF
(1216KB)(
89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市场上将益生菌进行健康宣称的食品主要涉及调制乳粉、酸乳、乳酸菌饮料和益生菌粉。本次调研主要从产品中添加益生菌的种类、产品包装正面益生菌的健康宣称和产品包装背面益生菌的健康宣称三方面进行。同时对比我国与国外益生菌健康宣称的法规,针对国内益生菌健康宣称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不同产品的益生菌添加种类不同,调制乳粉中添加的益生菌一般为1~2 种,而乳酸菌饮料、酸乳和益生菌粉中添加的益生菌大多在2 种以上,有些产品达到10 种以上;益生菌产品包装正面用语主要涉及“益生菌”、“活性”、“菌株名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国产与进口预包装乳制品致敏原标签的对比分析研究
花榜清, 苏永红, 张锋华, 刘振民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
6
): 20-23.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6.004
摘要
(
121
)
PDF
(1389KB)(
231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对我国国产与进口乳制品的致敏原标识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比我国和国外食品致敏原标签法规,针对我国致敏原标签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对比我国国产与进口乳制品产品的致敏原标识情况发现,国产与进口产品的致敏原标识率均较低;在致敏原的标识位置、标识用语以及标识内容强调方面,国产与进口乳制品均存在不足,其中致敏原标识位置在配料表下方的国产与进口乳制品分别占60.0%和55.6%;在致敏原标识用语方面,国外品牌更偏向使用"过敏"或"致敏"为引导词;在致敏原标识内容的强调方面,国内外只有2 个品牌通过字体加粗或改变字体颜色的方式对致敏原进行了强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灭菌乳稳定性快速预判方法
张锋华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4, 37 (
2
): 28-31. DOI:
10.15922/j.cnki.jdst.2014.02.007
摘要
(
128
)
HTML
(
0
)
PDF
(2180KB)(
52
)
可视化
收藏
货架期对灭菌乳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然而目前缺少快速预判货架期内稳定性的方法.通过应用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分析灭菌乳样品,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灭菌乳稳定性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24 h内,当样品稳定动力学参数小于1.5时,保质期内稳定性预后较好,反之,则灭菌乳存在脂肪上浮严重的风险.经验证,该方法可以较好的评估货架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