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乳业科学与技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ISSN 1671-5187
CN 31-1881/S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 吴正钧[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高产胞外多糖植物乳植杆菌RT-6的筛选、鉴定及其产糖条件优化
黄晓宇,韩瑨,於文慧,吴正钧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 47 (
2
): 15-23.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40409-019
摘要
(
95
)
HTML
(
1
)
PDF
(3445KB)(
57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但是关于其在脱脂乳中合成EPS的研究报道较少。筛选在乳中高产EPS的L. plantarum,对拓展L. plantarum在乳制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拉丝法,从广西桂林采集的家庭手工发酵乳中分离到一株高产EPS的L. plantarum RT-6(CGMCC No. 26778),比较该菌株与部分L. plantarum其他菌株在脱脂乳中的产糖能力,最后运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定L. plantarum RT-6在脱脂乳中产糖的最佳培养条件。在经过测试的L. plantarum 菌株中,菌株RT-6在脱脂乳中表现出高产EPS的特性,这与大部分L. plantarum在牛乳中生长缓慢或不生长的情况不同。该菌株在脱脂乳中最优产糖条件为:发酵时间39 h,发酵温度32 ℃,脱脂乳质量浓度101 mg/mL,混合必需氨基酸浓度1.488 mmol/L。经过培养条件优化后,L. plantarum RT-6在发酵乳中EPS产量可达241.1 mg/L,比优化前提高2.6 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牛类芽孢杆菌BD3526发酵液中抗菌物质的特性及初步分离
花榜清, 吴正钧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 42 (
4
): 16-20. DOI:
10.15922/j.cnki.jdst.2019.04.004
摘要
(
180
)
HTML
(
0
)
PDF
(1955KB)(
87
)
可视化
收藏
牛类芽孢杆菌BD3526在组合培养基中培养发酵48 h,对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进行特性研究及初步分离。 蛋白酶处理结果表明,牛类芽孢杆菌BD3526发酵上清液含有肽类抗菌活性物质,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酸碱 性。通过对抗菌物质特性的研究发现,其对选取的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对选取的革兰氏阴性菌没 有抑菌活性。通过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初步分离纯化发现,牛类芽孢杆菌BD3526产生的抗菌物质与麸皮发 酵液中产生的抗菌物质有所不同,表明可能有新的抗菌物质产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植物乳杆菌的研究进展
洪青, 刘振民, 吴正钧, 杭锋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
6
): 33-37.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6.007
摘要
(
508
)
PDF
(1485KB)(
2964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乳杆菌来源广泛,作为益生菌家族的一员,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和降低胆固醇水平等多种益生功能,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植物乳杆菌的益生功能机制并列举了代表性菌株,对植物乳杆菌在乳品领域的应用发展限制因素进行阐述,同时提出了目前的常见解决方法,为植物乳杆菌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植物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共培养时的选择性计数法
韩瑨, 冯华峰, 吴正钧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
4
): 1-5.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4.001
摘要
(
182
)
PDF
(2179KB)(
131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植物乳杆菌ST-Ⅲ和肠膜明串珠菌BD1710在添加不同碳源的MRS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差异,建立2株菌共培养时的2种选择性计数方法,分别为差值法和色差法。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够满足选择性计数的要求,且差值法中植物乳杆菌ST-Ⅲ和肠膜明串珠菌BD1710的平均检出率(97.2%和96.4%)均略高于色差法(95.4%和94.0%),因此差值法更适用于对精确度要求较高时数据的采集,而色差法具有操作简便和成本较低的优势,更适用于工厂进行快捷的活菌数量检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细菌胞外多糖及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徐佳, 吴正钧, 翁新楚, 王沂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
1
): 33-37.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1.008
摘要
(
187
)
PDF
(1693KB)(
408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食品级细菌产生的胞外多糖成为研究热点,细菌胞外多糖不仅对产生菌自身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而且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或加工性能。本文论述了细菌胞外多糖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部分作用以及它们在乳制品中的应用,并对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益生菌防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韩瑨, 吴正钧, 鄢明辉, 高彩霞, 徐晓芬, 冯华峰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6, 39 (
6
): 20-24.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6.005
摘要
(
201
)
HTML
(
0
)
PDF
(1488KB)(
94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正被研究者们所揭示.作为肠道中一类特殊的菌群,益生菌在延缓或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从机理和优势的角度总结了益生菌防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类芽孢杆菌BD3526发酵上清对植物乳杆菌ST-Ⅲ的促生长研究
洪青, 杭锋, 吴正钧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6, 39 (
6
): 1-5.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6.001
摘要
(
95
)
HTML
(
0
)
PDF
(1541KB)(
120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类芽孢杆菌BD3526脱脂乳发酵上清对植物乳杆菌ST-Ⅲ在脱脂乳中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培养5~9 d的BD3526脱脂乳发酵上清液可显著促进植物乳杆菌ST-Ⅲ在脱脂乳中的生长和凝乳.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含5~9 d发酵上清的脱脂乳培养24 h后,pH值从6.44降至4.70~5.08,16h发生凝乳,活菌数达到9.22~9.35 (lg (CFU/m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利用特异性引物确定肠膜明串珠菌菌株BD1710的亚种归属
高彩霞, 鄢明辉, 吴正钧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6, 39 (
1
): 5-7.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1.002
摘要
(
120
)
HTML
(
0
)
PDF
(1559KB)(
68
)
可视化
收藏
肠膜明串珠菌种共有4个亚种,其中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被我国卫生部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可食用菌种之一.而16S rRNA基因,无法确定肠膜明串珠菌菌株的亚种地位.实验利用16S~23S核糖体间隔序列与3种种特异性基因,并根据肠膜明串珠菌已有的引物进行分析,确定肠膜明串珠菌BD1710归属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一种肠膜明串珠菌Leuco4发酵乳的特性
周方方, 吴正钧, 徐致远, 吴江, 韩瑨, 刘振民, 郭本恒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5, 38 (
3
): 10-13. DOI:
10.15922/j.cnki.jdst.2015.03.003
摘要
(
111
)
HTML
(
0
)
PDF
(1256KB)(
163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出一种含肠膜明串珠菌Leuco4的无任何添加剂的发酵乳,采用肠膜明串珠菌Leuco4发酵乳与常规发酵乳按质量比1∶4混合,并对所得发酵乳产品进行黏度、脱水收缩敏感性、质构及感官测试.结果表明:21d保质期内,与对照组相比,含肠膜明串珠菌Leuco4的发酵乳,持水性佳,黏度、口感、稳定性均能达到理想状态,且不含任何添加剂,符合清洁标签产品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L-乳酸、D-乳酸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高彩霞, 吴正钧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4, 37 (
5
): 1-3. DOI:
10.15922/j.cnki.jdst.2014.05.001
摘要
(
155
)
HTML
(
1
)
PDF
(1536KB)(
58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 ATCC 43889)、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 CMCC 51334)3株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用于测定L-乳酸、D-乳酸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比较L-乳酸、D-乳酸对3株食源性致病菌抑菌效果差异.结果表明:L-乳酸、D-乳酸对3株食源性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MIC0.1 mg/mL、MBC 3.2 mg/mL,大肠杆菌MIC 0.1 mg/mL、MBC 1.6 mg/mL,福氏志贺菌MIC 0.1 mg/mL、MBC3.2mg/mL.在所选3株指示菌浓度105~106 CFU/mL、乳酸0.2 mg/mL质量浓度下,L-乳酸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D-乳酸.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
高产胞外多糖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RT-6的筛选、鉴定及其产糖条件优化
黄晓宇 韩瑨 於文慧 吴正钧
乳业科学与技术 0, (
): 0-0.
摘要
(
138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乳植杆菌(L. plantarum)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 EPS)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但是关于其在脱脂乳中合成EPS的研究报道较少。筛选在乳中高产EPS的L. plantarum,对拓展L. plantarum在乳制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拉丝法,从广西桂林采集的家庭手工发酵乳中分离到一株高产EPS的L. plantarum RT-6(CGMCC No. 26778),比较了该菌株与部分L. plantarum其它菌株在脱脂乳中的产糖能力,最后运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定了L. plantarum RT-6在脱脂乳产糖的最佳培养条件。在经过测试的L. plantarum 菌株中,菌株RT-6在脱脂乳中表现出高产EPS的特性,这与大部分L. plantarum在牛乳中生长缓慢或不生长的情况不同。该菌株在脱脂乳中最优的产糖条件为:发酵时间39 h,发酵温度32℃,脱脂乳浓度101 mg/mL,混合必需氨基酸浓度1.488 mmol/L。经过培养条件优化后,L. plantarum RT-6在发酵乳中胞外多糖的产量可达241.1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2.6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