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捷,陈勃旭,杜海宽,张子仑,严陶陶,陈佳,周巍.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低温酸乳中常见的霉菌和酵母[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 47(5): 20-24. |
[2] |
何海,杨宇,周思思,刘小鸣. 基于代谢组学的豆乳中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发酵特性分析[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 47(3): 1-8. |
[3] |
高佳旭,齐富玲,孙庆申. 微囊化植物乳植杆菌L3对酸乳贮藏环境的响应过程[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 47(2): 1-8. |
[4] |
许英瑞, 吴世芳, 杨晓丽, 薛元泰, 朱妍丽, 张卫兵, 赵军, 文鹏程. 桦褐孔菌多糖对牦牛酸乳品质的影响[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3): 12-18. |
[5] |
许英瑞, 朱妍丽, 马瑞娟, 赵军, 薛元泰, 张卫兵, 张炎, 文鹏程. 活性多糖在发酵乳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2): 26-30. |
[6] |
洪青, 刘振民. 发酵乳中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2): 31-36. |
[7] |
徐显睿, 李翠凤, 张宗博, 夏文洋, 隋勇军, 李道河, 陈政言, 张兰威. 乳酸杆菌抑制致病菌及生物保鲜发酵剂特性评价[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1): 18-22. |
[8] |
徐显睿, 李翠凤, 隋勇军, 张宗博, 杨洪来, 李道河, 陈政言, 张兰威. 响应面法优化乳双歧杆菌Z-1冷冻干燥保护剂配方[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3): 6-11. |
[9] |
徐显睿, 李翠凤, 杨洪来, 隋勇军, 李道河, 张宗博, 陈政言, 张兰威. 具有益生潜力的乳酸杆菌筛选[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2): 8-12. |
[10] |
谈文诗, 欧凯, 刘冠辰, 王健, 冯玉红, 吴伟都. 高蛋白饮用型酸乳体系中微粒化乳清蛋白和物理改性淀粉对稳定性的影响[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1): 1-4. |
[11] |
齐世华, 张栋, 赵林森, 艾连中, 王世杰. 西藏灵菇中Lactobacillus casei LC577的分离鉴定及特性[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 42(5): 16-20. |
[12] |
王健, 欧凯, 常云鹤, 李罗飞, 王银娟, 高兴华. 长保质期酸乳关键加工过程对变性淀粉的影响[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6, 39(4): 18-21. |
[13] |
张冬蕾, 陈红霞, 德亮亮, 刘文俊, 孙天松.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优势菌群q-PCR定量分析[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5, 38(6): 1-5. |
[14] |
王健, 张佳佳, 王银娟, 李罗飞, 常云鹤, 欧凯, 高兴华. 3种变性淀粉的糊化特性及其在长保质期酸乳中的应用[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5, 38(5): 1-5. |
[15] |
任江红, 李龙柱, 秦立虎, 王攀. 乳成分对凝固型酸乳贮藏品质的影响[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5, 38(4): 1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