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01
    基础研究
    原料乳中耐冷菌群及其产酶特点
    徐煜, 刘振民, 游春苹
    2017, 40(1):  1-8.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1.001
    摘要 ( )   PDF (24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耐冷菌及其分泌的耐热酶是原料乳中常见污染物,会导致乳制品腐败。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分离自上海地区原料乳的耐冷菌群,以及通过平板法研究不同耐冷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结果表明:所有的分离株属于9个菌纲,含33个菌属,其中数量占主要的菌属是假单胞菌(Pseudomonas)(55%)、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10%)和黄杆菌(Flavobacterium)(5%),其余30个菌属占所有菌株数的30%。耐冷菌产酶能力平板法实验显示,大部分的耐冷菌都有产蛋白酶或脂肪酶的能力,不同菌属之间产酶特点存在差异。假单胞菌和黄杆菌主要表现为产蛋白酶活性,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主要表现为产脂肪酶活性,而大多数的不动杆菌没有产蛋白酶或脂肪酶活性。
    分析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品与饲料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
    岳虹, 刘洋, 赵贞, 刘丽君, 李翠枝, 邵建波
    2017, 40(1):  9-12.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1.002
    摘要 ( )   PDF (15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乳品与饲料中阿维菌素类药物(埃普利诺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残留液相色谱的测定方法。乙腈为提取剂,t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三氟乙酸酐和N-甲基咪唑柱前衍生,C18柱分离,甲醇-乙腈的混合溶剂与水梯度洗脱,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每1 000 g乳粉(或每1 000 mL液态乳)中阿维菌素添加量为1.5 μg时,回收率大于95%。本方法液态乳、酸乳、乳粉的定量限为2μg/kg,饲料的定量限为10 μg/kg。该方法具有结果准确、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乳品和饲料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法检测牛乳中磺胺嘧啶
    张腾, 翟俊辉
    2017, 40(1):  13-15.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1.003
    摘要 ( )   PDF (14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检测牛乳中的磺胺嘧啶。将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的磺胺类药物广谱抗原作为传感芯片特异识别探针结合到生物芯片表面,通过免疫竞争抑制法原理结合SPR技术检测牛乳中的磺胺嘧啶。建立标准曲线,检测磺胺嘧啶的最低检测限为3.41 ng/mL,牛乳中加标准品的回收率为71%~120%,所采用的SPR方法对于检测牛乳中的磺胺嘧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三氯蔗糖的含量
    赵贞, 刘丽君, 李素琴, 岳虹, 李翠枝, 邵建波
    2017, 40(1):  16-18.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1.004
    摘要 ( )   PDF (14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乳制品中三氯蔗糖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方法。样品采用乙酸铅沉淀蛋白,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C1s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15%乙腈溶液,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乳制品中三氯蔗糖添加量为7.5~70 mg/kg时,回收率94.6%~101.3%。定量检出限为7.5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准确,可用于乳制品中三氯蔗糖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与酶法检测UHT灭菌乳中乳果糖含量的对比研究
    刘洋, 岳虹, 赵贞, 刘丽君, 李翠枝, 邵建波
    2017, 40(1):  19-22.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1.005
    摘要 ( )   PDF (16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液相色谱法分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超高温瞬时灭菌乳中乳果糖的含量。采用盐酸沉淀蛋白,氨基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75%乙腈溶液。该方法能使乳果糖得到很好分离,精密度为0.77%(n=6),平均回收率为98.7%~102.6%。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较酶法操作简便、省时、重复性好,可以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使用。
    专题论述
    澳大利亚乳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分析
    王存华, 龚晓菊
    2017, 40(1):  23-27.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1.006
    摘要 ( )   PDF (14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乳业的发展,乳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乳业食品质量安全是乳业的命脉,其安全问题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出现的乳业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解决乳业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澳大利亚乳业食品相对较安全,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乳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制约我国乳业食品健康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相对措施及建议。
    益生菌防治瘤胃酸中毒的研究进展
    吴江, 叶耿坪, 刘光磊, 唐新仁
    2017, 40(1):  28-32.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1.007
    摘要 ( )   PDF (14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瘤胃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紊乱,对动物的健康及生产性能危害极大,益生菌进入瘤胃后可以通过稳定瘤胃内微生物群落的平衡,进而维持瘤胃液pH值的稳定,达到缓解瘤胃酸中毒的作用。此外,益生菌还通过刺激机体,恢复其正常的免疫机能,缓解由于酸中毒带来的症状。本文就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细菌胞外多糖及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徐佳, 吴正钧, 翁新楚, 王沂
    2017, 40(1):  33-37.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1.008
    摘要 ( )   PDF (16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食品级细菌产生的胞外多糖成为研究热点,细菌胞外多糖不仅对产生菌自身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而且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或加工性能。本文论述了细菌胞外多糖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部分作用以及它们在乳制品中的应用,并对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