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1-01
    基础研究
    桑黄乙醇提取物对乳制品有害菌的抑制作用
    王钦博, 杨焱, 齐晓彦
    2016, 39(1):  1-4.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1.001
    摘要 ( )   HTML ( )   PDF (14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95%乙醇提取桑黄子实体中抑菌成分,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桑黄乙醇提取物对牛乳中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霉菌和酵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桑黄乙醇提取物在0.1~5 mg/mL质量浓度下,实现了对牛乳中有害细菌、真菌有效的抑制,能显著控制巴氏牛乳中菌群总数,而对有益菌无显著影响,相对Nisin等抑菌剂具有广谱抑菌性,因此可将其用于生产乳品抑菌剂.
    生物工程
    利用特异性引物确定肠膜明串珠菌菌株BD1710的亚种归属
    高彩霞, 鄢明辉, 吴正钧
    2016, 39(1):  5-7.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1.002
    摘要 ( )   HTML ( )   PDF (15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膜明串珠菌种共有4个亚种,其中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被我国卫生部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可食用菌种之一.而16S rRNA基因,无法确定肠膜明串珠菌菌株的亚种地位.实验利用16S~23S核糖体间隔序列与3种种特异性基因,并根据肠膜明串珠菌已有的引物进行分析,确定肠膜明串珠菌BD1710归属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
    分析检测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铝的含量
    卢志东, 莫楠, 胡雪, 段国霞, 刘丽君, 李翠枝
    2016, 39(1):  8-10.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1.003
    摘要 ( )   HTML ( )   PDF (13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铝的含量.样品经微波消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以称样量0.5 g、定容体积25 mL,计算方法检出限为0.5 mg/kg,铝的质量浓度与强度在0.01~50.0 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5,回收率在92.2%~10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43%~2.34%之间.方法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回收率高、重现性好,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铝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异构化乳糖的含量
    刘丽君, 李素琴, 赵贞, 岳虹, 李翠枝, 邵建波
    2016, 39(1):  11-13.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1.004
    摘要 ( )   HTML ( )   PDF (1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乳粉中异构化乳糖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方法.采用盐酸沉淀蛋白,氨基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80%乙腈溶液,示差检测器检测.每100 g乳粉中异构化乳糖添加量为0.3~2.0 g时,回收率97.4%~103.0%.定量检出限为0.3 g/100 g.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准确,可用于乳粉中异构化乳糖的检测.
    专题论述
    围产期奶牛的生理特点及营养代谢特征研究进展
    杜兵耀, 马晨, 杨开伦, 余雄
    2016, 39(1):  14-18.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1.005
    摘要 ( )   HTML ( )   PDF (1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产期(产前3周至产后3周)是奶牛内分泌和代谢发生巨变的时期,此时期奶牛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能量负平衡,可影响其产后生产性能和对疾病的易感性.本文综合阐述了围产期奶牛的生理特点及营养代谢特征,为以后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乳酸菌合成乳酸的研究现状
    黄艳娜, 刘振民, 游春苹
    2016, 39(1):  19-23.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1.006
    摘要 ( )   HTML ( )   PDF (14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是众多手性物质的合成前体,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本文从乳酸合成的种属分布、代谢途径及代谢调控等方面,综述乳酸菌合成L-乳酸和/或D-乳酸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牛乳中嗜冷假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徐煜, 游春苹
    2016, 39(1):  24-27.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1.007
    摘要 ( )   HTML ( )   PDF (13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假单胞菌通常被认为是危害原料乳及其制品的主要嗜冷菌,其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具有耐热性,甚至能在超高温灭菌处理后仍有活性残留,并减短超高温灭菌乳的货架期.本文对来自牛乳中的嗜冷假单胞菌蛋白酶的研究进展做了总结,重点假单胞菌蛋白酶的催化机制研究进展,相关基因包括蛋白酶基因apr X在假单胞菌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嗜冷假单胞菌蛋白酶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生物芯片及其在乳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万义, 游春苹, 刘振民
    2016, 39(1):  28-32.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1.008
    摘要 ( )   HTML ( )   PDF (1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芯片作为一种新兴起的微量和高通量分析与检测技术,逐渐开始应用于生物研究、食品、医疗和农业领域等.本文主要介绍生物芯片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制作过程.深入探讨生物芯片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生物芯片在乳品行业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