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柠檬明串珠菌BD1707的胞外多糖合成酶特性
刘景玉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1): 15-19.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10719-012
摘要196)   HTML3)    PDF (2142KB)(384)    收藏
柠檬明串珠菌是一类从发酵谷物和蔬菜中分离出的革兰氏阳性乳酸菌,该类菌株能表达多种胞外多糖合成酶来合成不同类型的胞外多糖。对柠檬明串珠菌BD1707在番茄汁中培养24、72 h的发酵液进行硫酸铵沉淀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位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柠檬明串珠菌BD1707可以分泌分子质量约为150、90、80 kDa 3 种大小的胞外多糖合成酶,单糖分析表明产生的胞外多糖均为果聚糖,与已知的果聚糖蔗糖酶相比,这些酶的分子质量均偏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成熟过程对红曲霉干酪中生物胺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估
刘景, 刘振民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 (2): 1-4.   DOI: 10.15922/j.cnki.jdst.2021.02.001
摘要172)   HTML1)    PDF (1594KB)(283)    收藏
研究红曲霉干酪成熟过程中,不同成熟温度、不同成熟时间对产生的生物胺种类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曲霉干酪成熟过程中酪胺、β-苯乙胺和组胺是3 种典型生物胺,且生物胺含量随成熟时间的延长和成熟温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β-苯乙胺出现在成熟后期,组胺出现在温度较高的成熟条件下,酪胺的含量和增加速率均高于其他2 种生物胺,出现时间也最早;红曲霉干酪较为适宜的成熟条件为14 ℃、12~14 d;红曲霉干酪生物胺暴露评估结果表明,中国人群暴露平均值为8.55 μg/(kg·d),P99百分位值为94.72 μg/(k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紫红曲霉M-4液态发酵产孢子工艺优化
腾军伟, 周芷寒, 刘振民, 苏米亚, 郑远荣, 刘景, 焦晶凯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9, 42 (6): 13-20.   DOI: 10.15922/j.cnki.jdst.2019.06.003
摘要111)   HTML0)    PDF (2574KB)(125)    收藏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方法对紫红曲霉M-4液态发酵产孢子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等因素进行优 化。结果表明:马铃薯浸粉为最佳氮源,其最适添加量为0.4 g/100 mL;葡萄糖为最佳碳源,其最适添加量为 2.0 g/100 mL;培养基最适pH值为自然条件下的pH值(6.72);培养基最佳装液量为120 mL(500 mL锥形瓶); 添加2.0 g/100 mL CaCO3的培养基中菌株发酵产孢子数提高较为明显;最佳传代次数为2 代,当菌株培养时间达到 72 h时,菌株产孢子数达到最大。进一步通过响应面方法分析得到影响紫红曲霉M-4液态发酵产孢子数3 个主要因 素的优化条件为马铃薯浸粉添加量0.38 g/100 mL、葡萄糖添加量2.2 g/100 mL、培养时间6.5 d,此条件下紫红曲霉 M-4最大产孢子数为(7.47±0.15)×106 CFU/mL,接近理论预测值(7.53±0.31)×106 CFU/mL,实验平均误差为 0.79%。优化后紫红曲霉M-4产孢子数较优化前提高30.13 倍,菌株单位体积产孢子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响应面法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化检测发酵乳制品中的组胺
刘景, 苏米亚, 徐致远, 刘振民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6): 24-28.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6.005
摘要142)      PDF (2219KB)(147)    收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化方法,对市售发酵乳制品(天然干酪、再制干酪和发酵乳等)中的组胺含量进行检测。对影响测定结果的衍生试剂(丹磺酰氯)用量、反应pH值、衍生反应时间和衍生反应温度4 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多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所得衍生化条件操作简便、高效、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能够满足精确测定乳制品中组胺含量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结合内标法测定液体乳游离中链脂肪酸
刘景, 苏米亚, 徐致远, 游春萍, 刘振民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6, 39 (6): 16-19.   DOI: 10.15922/j.cnki.jdst.2016.06.004
摘要146)   HTML0)    PDF (1518KB)(76)    收藏
原料乳和乳制品中主要的游离中链脂肪酸(己酸、辛酸、癸酸)由于具有强烈的风味特征,是影响液体乳质量安全的重要化合物.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内标法定量的测定液体乳中游离中链脂肪酸的方法.结果表明:此测定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单、萃取效率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乳品安全中的微生物风险评估
刘景, 游春苹, 刘振民, 郭本恒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5, 38 (4): 29-33.   DOI: 10.15922/j.cnki.jdst.2015.04.008
摘要176)   HTML1)    PDF (1418KB)(94)    收藏
乳品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和科学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乳品安全及微生物风险评估概念,并从影响乳品安全的危害因素出发,对乳品中的微生物危害来源及现状作了全面性综述.详细论述了国内外乳品中微生物风险评估情况和通用步骤,比较了微生物风险评估与化学危害风险评估的差异,最后对乳品微生物风险评估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前瞻性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