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植物酸乳法规现状及分析
花榜清, 张锋华, 苏永红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 (5): 49-52.   DOI: 10.15922/j.cnki.jdst.2020.05.010
摘要174)   HTML1)    PDF (1527KB)(176)    收藏
近年来,植物酸乳逐渐步入市场,并以无乳糖、低胆固醇等健康概念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目前,美国、欧盟和我国对植物酸乳均以饮料进行管理。其中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计划编写发布植物乳和植物酸乳的行业指南,欧盟法规中则禁止使用植物酸乳概念。在我国,植物酸乳的概念也未写入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但植物酸乳作为一种新兴产品具有植物基本身的优点,经发酵后营养价值有所提升,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标准法规来规范市场。本文通过对比美国、欧盟及国内的相关法规标准,针对植物酸乳本身的特殊性提出植物酸乳法规管理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我国儿童食品营养素添加情况调研分析
花榜清,张锋华,苏永红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 41 (3): 14-18.   DOI: 10.15922/j.cnki.jdst.2018.03.003
摘要100)   HTML0)    PDF (1267KB)(62)    收藏
目前,我国市场上针对儿童的食品越来越多,本次调研选取明确标示“儿童”字样的食品,主要涉及乳品、饮料、面条、榨菜和肉松,对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标示“儿童”字样的食品通过营养强化来体现其与普通食品的区别,部分产品则通过降低钠含量与普通食品进行区分,也有部分产品的营养成分和普通食品完全一样,但却明确标示其为儿童食品。本研究针对调研结果,对我国儿童食品法规的制订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益生菌健康宣称的调研分析
花榜清,张锋华,苏永红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 41 (1): 5-9.   DOI: 10.15922/j.cnki.jdst.2018.01.002
摘要166)   HTML1)    PDF (1216KB)(89)    收藏
我国市场上将益生菌进行健康宣称的食品主要涉及调制乳粉、酸乳、乳酸菌饮料和益生菌粉。本次调研主要从产品中添加益生菌的种类、产品包装正面益生菌的健康宣称和产品包装背面益生菌的健康宣称三方面进行。同时对比我国与国外益生菌健康宣称的法规,针对国内益生菌健康宣称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不同产品的益生菌添加种类不同,调制乳粉中添加的益生菌一般为1~2 种,而乳酸菌饮料、酸乳和益生菌粉中添加的益生菌大多在2 种以上,有些产品达到10 种以上;益生菌产品包装正面用语主要涉及“益生菌”、“活性”、“菌株名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国产与进口预包装乳制品致敏原标签的对比分析研究
花榜清, 苏永红, 张锋华, 刘振民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6): 20-23.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6.004
摘要121)      PDF (1389KB)(231)    收藏
本研究对我国国产与进口乳制品的致敏原标识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比我国和国外食品致敏原标签法规,针对我国致敏原标签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对比我国国产与进口乳制品产品的致敏原标识情况发现,国产与进口产品的致敏原标识率均较低;在致敏原的标识位置、标识用语以及标识内容强调方面,国产与进口乳制品均存在不足,其中致敏原标识位置在配料表下方的国产与进口乳制品分别占60.0%和55.6%;在致敏原标识用语方面,国外品牌更偏向使用"过敏"或"致敏"为引导词;在致敏原标识内容的强调方面,国内外只有2 个品牌通过字体加粗或改变字体颜色的方式对致敏原进行了强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乳品法规结构化管理平台研究
苏永红, 张峰华, 李麟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4, 37 (5): 4-6.   DOI: 10.15922/j.cnki.jdst.2014.05.002
摘要119)   HTML0)    PDF (1710KB)(58)    收藏
通过结构化手段,建立食品法规管理平台,形成与食品开发管理协同的数据管理体系.乳制品研发企业通过执法人员完成对乳品法规解析后,建立结构化的乳品法规标准库.开发人员基于信息化手段,严格遵从乳品法规标准进行乳品开发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结构化法规数据与产品开发数据进行匹配性检查.确保乳品开发合规性,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不同凝乳酶对干酪凝乳性能的影响
苏永红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2, 35 (2): 4-6.   DOI: 10.15922/j.cnki.jdst.2012.02.002
摘要127)   HTML0)    PDF (139KB)(56)    收藏
以小牛皱胃酶、木瓜凝乳酶和微小毛霉凝乳酶作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凝乳酶进行干酪凝乳实验,研究不同类型凝乳酶对干酪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用部分非动物凝乳酶来替代动物性凝乳酶实验。结果表明:小牛皱胃酶制作的干酪品质最佳,木瓜蛋白酶对制作干酪的品质影响较大,而用添加量小于25%的微小毛霉凝乳酶来替代部分小牛皱胃酶,且此替代量不会造成大的干酪风味和口感的缺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