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牦牛乳营养组分及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高宇, 汪家琦, 戴智勇, 潘丽娜, 彭小雨, 马莺, 顾瑞霞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 (3): 43-49.   DOI: 10.15922/j.cnki.jdst.2021.03.008
摘要431)   HTML0)    PDF (1975KB)(1457)    收藏
牦牛是一种稀有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牦牛产奶量低,但牦牛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含量高于荷斯坦牛乳,且富含其他多种营养素。牦牛特殊的生长环境赋予牦牛乳耐缺氧、抗疲劳、抗氧化等生理活性。本文对牦牛的产奶性能以及牦牛乳营养组分和功能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我国牦牛乳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白灵菇乳饮料生产关键工艺及其稳定性
高宇航,樊红秀,张艳荣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 41 (1): 10-16.   DOI: 10.15922/j.cnki.jdst.2018.01.003
摘要116)   HTML1)    PDF (1407KB)(67)    收藏
将鲜品白灵菇均质处理,用于白灵菇乳饮料的生产。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不同均质时间对白灵菇浆料粒径分布的影响;以乳饮料稳定性为响应值,选取白灵菇浆料添加量、白灵菇浆料添加粒度、复配稳定剂添加量、脱脂乳粉添加量为考察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白灵菇乳饮料的配方。结果表明:由单因素试验确定复配稳定剂中果胶、羧甲基纤维素和单甘酯的复配比例为1.0∶1.3∶1.7(m/m);白灵菇浆料添加量8%、白灵菇浆料粒度100 目、复配稳定剂添加量0.3%、脱脂乳粉添加量9%条件下生产的白灵菇乳饮料质地均匀、酸甜适中,稳定性最高,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高膳食纤维发酵豆渣乳饮料工艺优化
林雪娇, 高宇航, 彭杉, 许祎昕, 刘莉, 毛睿涵, 傅利军, 张金兰, 赵燕, 张艳荣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6): 13-19.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6.003
摘要128)      PDF (2888KB)(67)    收藏
以具有良好加工性能且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3.4%的新鲜发酵豆渣为原料,利用组织捣碎机进行匀浆处理得到豆渣匀浆,添加辅料混合调配成体系均匀、味道纯正、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膳食纤维乳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得到产品的最优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方为:组织捣碎机处理时间15 min、转速10000 r/min、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2%、均质温度45 ℃、均质压力30 MPa、均质时间120 s;发酵豆渣添加量7%、发酵豆渣添加粒度60 目、白砂糖添加量6%、乳粉添加量9%。在此最优条件下制成的产品粒度分布状态良好;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稳定系数为0.8,离心沉淀率为2.3%;产品呈乳白色,体系均匀、滋味纯正、稳定性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