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类器官模型在乳及乳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范素芳,王旭,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 47 (5): 52-57.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40721-063
摘要131)   HTML3)    PDF (1655KB)(135)    收藏
类器官由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分化而来,可在细胞类型、空间结构及生理功能上实现对体内器官的模拟。目前,类器官模型已经在药物研发、精准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本文综述类器官的发展历程、分类、构建及其在乳及乳制品代谢组学、营养成分功能评价及肠道保护作用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并总结类器官模型存在的问题,展望类器官模型在乳及乳制品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类器官模型在食品安全、营养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乳源外泌体调节肠道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唐琪,刘奂辰,王旭,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 47 (5): 45-51.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40729-070
摘要218)   HTML6)    PDF (1561KB)(155)    收藏
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nm的细胞外囊泡,广泛参与细胞间通讯、疾病诊断、能够作为药物递送载体靶向治疗疾病。由于缺乏获得足够外泌体的来源和方法,其作为药物载体的治疗应用受到限制。乳中含有丰富的外泌体,多项研究表明,乳源外泌体在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目前文献报道的乳源外泌体的提取、鉴定方法,并探讨乳源外泌体通过保护肠道屏障、缓解肠道炎症、调节肠道菌群及促进肠道细胞增殖调节肠道生理功能的作用。乳源外泌体具有无不良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等多种优点,明确乳源外泌体的肠道生理调节功能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乳源外泌体在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乳制品中微塑料污染研究进展
唐琪, 孟德尚, 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 47 (1): 42-46.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40326-012
摘要132)   HTML9)    PDF (839KB)(214)    收藏
食品中的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引发广泛关注, 目前已在细胞、动物及人类器官水平明确MPs具有毒性作用, 细胞毒性与MPs颗粒粒径成反比, 与MPs浓度、接触时间成正比;在动物实验模型研究中, MPs毒性作用主要发生在消化、神经、呼吸、生殖和心血管系统;在人肝脏、肠道、心脏及脑的类器官中也已确定了MPs的危害作用。乳制品中MPs污染可能发生在其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本文综述乳制品中MPs污染的来源、毒理作用和检测方法, 以期为乳制品中MPs风险防控与未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定量检测发酵乳中醋化醋杆菌
张雅伦, 王赞, 张瑞, 陈勃旭, 周巍, 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3, 46 (2): 13-17.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20908-055
摘要125)   HTML4)    PDF (2201KB)(58)    收藏
建立一种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定量检测发酵乳中醋化醋杆菌的技术。根据醋化醋杆菌IT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反应温度筛选优化ddPCR扩增条件,通过多种菌株扩增验证方法特异性,通过人工添加醋化醋杆菌验证方法检出限,通过ddPCR法实测结果和计数法测定结果之间的比较对其绝对定量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发酵乳中醋化醋杆菌ddPCR定量检测方法,反应条件中最适退火温度为54.6?℃,方法特异性强,检出限为7.2×101?CFU/mL,灵敏度高,定量偏差率为23.73%。该方法可以满足发酵乳中醋化醋杆菌定量检测需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法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定性质控样品研制
张雅伦, 杨帆, 张涛, 张瑞, 李献, 周巍, 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 (6): 27-32.   DOI: 10.7506/rykxyjs1671-5187-20220920-061
摘要148)   HTML0)    PDF (2073KB)(283)    收藏
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成功制备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定性质控样品,并系统分析质控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通过优化冻干基质条件,得到制备质控样品的最佳条件。通过培养计数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验证定性质控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单增李斯特菌定性质控样品为白色、质地均匀小球,均匀性验证实验质控样品培养计数结果F=0.567,小于临界值,表明均匀性一致;运输稳定性实验验证了质控样品在37、25?℃环境下含量几乎没有下降,计数稳定;贮藏稳定性实验验证了质控样品在-20?℃贮藏28?d后的复苏率为101.5%,在4?℃条件下贮藏28?d后的复苏率为99.6%,说明该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可以作为阳性质控样品用于单增李斯特菌检测和质量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氯的国标检测方法适用性
吴昊, 张斌, 刘晓光, 郭美娟, 张兰天, 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 (4): 11-14.   DOI: 10.15922/j.cnki.jdst.2021.04.003
摘要177)   HTML2)    PDF (1322KB)(107)    收藏
依据GB 5009.4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氯的检测方法适用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采用GB 5009.44—2016第三法(银量法)检测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氨基酸配方得到的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108%、98%~125%、100%~106%,相对标准偏差为12.7%~32.9%;采用GB 5009.44—2016第一法(电位滴定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低于第三法检测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配制过程中VB1、VD含量变化规律
张斌, 李增宁, 郭美娟, 王芳, 张兰天, 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 (4): 1-5.   DOI: 10.15922/j.cnki.jdst.2021.04.001
摘要276)   HTML3)    PDF (1875KB)(160)    收藏
以市场上销售的6 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pH值、水温、贮存时间、光照、二次加热配制条件,研究其VB1和VD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配制pH值增加、水温升高、光照下贮存时间延长,VB1含量降低;二次加热对样品VB1含量影响较小;随着配制后光照下贮存时间延长,VD含量降低,pH值和二次加热对VD含量影响较小;最佳配制条件为酸性条件(pH值控制在7以下)、配制温度40~60 ℃、避光保存、使用前现配,可以保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VB1和VD的最大利用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核酸适体在乳及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张亚丽, 牛立沙, 赵丽敏, 范素芳, 黄云霞, 张岩, 范斌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 (5): 43-48.   DOI: 10.15922/j.cnki.jdst.2020.05.009
摘要210)   HTML1)    PDF (1615KB)(168)    收藏
核酸适体技术是新型检测技术,因其特异性、高亲和性、快速、低成本等众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乳及乳制品等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文对核酸适体筛选技术的原理和类别进行介绍,并对其在乳及乳制品中添加剂、激素、抗生素残留、真菌毒素、病原微生物污染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国内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差异化分析研究进展
张兰天, 王晨元, 张斌, 吴磊, 张岩, 史国华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 (3): 39-44.   DOI: 10.15922/j.cnki.jdst.2020.03.008
摘要203)   HTML0)    PDF (2209KB)(169)    收藏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作为特殊人群的营养补充途径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而营养强化剂作为增加其营养成分的主要来源,对提高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对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和中国关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营养素与营养强化剂标准法规在限量、成分和来源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完善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和更好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快速检测发酵乳中葡萄糖杆菌的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方法的建立
刘东, 张捷, 朱华东, 周巍, 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 (3): 12-16.   DOI: 10.15922/j.cnki.jdst.2020.03.003
摘要133)   HTML1)    PDF (1894KB)(141)    收藏
建立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helicase-dependent isothermal DNA amplification,HDA)快速检测发酵乳中葡萄糖杆菌的方法。选择葡萄糖杆菌ITS基因序列(基因号为KF896260.1)为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优化反应体系中UvrD解旋酶和T4 gp32的添加量,建立最优反应体系。采用建立的HDA体系对多种菌株进行扩增和电泳检测,验证方法特异性,通过HDA法直接检测发酵乳中的葡萄糖杆菌,并确定其检出限。结果表明:采用HDA法检测发酵乳中葡萄糖杆菌,反应体系中UvrD解旋酶和T4 gp32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10 μg和5.0 μg,扩增产物与设计序列长度(309 bp)一致,特异性良好,检出限为4.3×101 CFU/g。该方法用于检测发酵乳中葡萄糖杆菌的灵敏度高、耗时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通过式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乳和乳粉中4 种类固醇激素
刘东, 李强, 范素芳, 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 (2): 26-30.   DOI: 10.15922/j.cnki.jdst.2020.02.005
摘要124)   HTML1)    PDF (2225KB)(88)    收藏
建立通过式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牛乳和乳粉样品中4 种类固醇激素的方法,采用内标法定量,样品用乙腈提取,经PRiME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5 μm)分离,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使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表明:4 种类固醇激素在质量浓度0.2~1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4~2.0 μg/kg,定量限为0.8~4.0 μg/kg;在牛乳基质中加标回收率为87.7%~110.8%,相对标准偏差为0.85%~4.56%,在乳粉基质中加标回收率为89.2%~107.4%,相对标准偏差为1.22%~4.22%;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可用于牛乳和乳粉中4 种类固醇激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乳中 3 种糖肽类抗生素残留
范素芳,王丽明,李强,张冬生,孙文毅,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8, 41 (2): 37-41.   DOI: 10.15922/j.cnki.jdst.2018.02.007
摘要140)   HTML1)    PDF (1527KB)(226)    收藏
建立牛乳中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通过对不同提取溶剂的考察,选择0.1%甲酸水溶液-乙腈溶液(85∶15,V/V)作为提取溶剂;牛乳样品经超声辅助提取后,选用阳离子交换柱对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进行净化,采用C18固相萃取柱对替考拉宁进行净化;流动相选择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体系,并采用梯度洗脱模式;分析物经反相C18色谱柱分离后,用质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检出限分别为2、1、2 μg/kg,定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牛乳中铬的价态分析
吴春敏, 王岩, 张春林, 王东, 张雷雷, 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6): 29-32.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6.006
摘要126)      PDF (1763KB)(87)    收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牛乳中Cr(Ⅲ)和Cr(Ⅵ)的含量。采用PRP-X100阴离子交换柱,研究流动相浓度、流动相pH值和流速对Cr(Ⅲ)和Cr(Ⅵ)的分离度和保留时间的影响,最终选择流动相NH4NO3的浓度为0.10 mol/L、pH值为7、流速为1.0 mL/min。在优化得到的最佳实验条件下,以52Cr/53Cr自然丰度比为参考值排除了质谱和离子干扰,确定出Cr(Ⅲ)和Cr(Ⅵ)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227 min和1.856 min;Cr(Ⅲ)和Cr(Ⅵ)线性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且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和0.9997,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5 μg/L和0.016 μg/L;样品中Cr(Ⅲ)和Cr(Ⅵ)的加标回收率在71.52%~90.27%之间。本研究确定的方法适用于牛乳中不同价态的Cr(Ⅲ)和Cr(Ⅵ)的同时测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婴幼儿配方乳粉中26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张雷雷, 王岩, 张春林, 沈璐, 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 40 (3): 16-19.   DOI: 10.15922/j.cnki.jdst.2017.03.004
摘要121)      PDF (1549KB)(125)    收藏
测定特殊膳食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对比研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S)2种测定方法。采用ICP-MS法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26种金属元素,以钪(Sc)、铑(Rh)、铋(Bi)3种元素为内标,测定各元素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待测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回收率为82.80%~110.80%;采用ICP-AES法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8种金属元素,各元素的检出限和定量限略高于ICP-MS法,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1.64%~112.73%之间。2种测定方法都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良好的线性关系,ICP-MS法适用的元素种类更多,检出限和定量限更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乳粉中6种雌激素
李强, 赵炜, 蔡立鹏, 李挥, 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3, 36 (6): 18-20.   DOI: 10.15922/j.cnki.jdst.2013.06.005
摘要122)   HTML0)    PDF (1538KB)(73)    收藏
建立了乳粉中6种雌激素残留(己烯雌酚、α-雌二醇、β-雌二醇、雌三醇、雌酮、双酚A)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样品经酶解、提取、衍生后经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6种雌激素的校准曲线均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双酚A的定量限为0.03μg/kg,其余5种的定量限为0.3μg/kg,平均回收率93.93%,平均相对标准偏差6.05%,符合方法学要求,并己成功应用于市售乳粉中6种雌激素残留的检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
周巍, 张薇, 刘亮, 刘东, 王赞, 秦丽, 赵勇, 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3, 36 (5): 29-31.   DOI: 10.15922/j.cnki.jdst.2013.05.007
摘要23)   HTML0)    PDF (1451KB)(6)    收藏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方法.方法:根据蜡样芽孢杆菌hbl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直接检测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扩增产物电泳检测.结果:LAMP法检测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特异性强,方法检出限6.4CFU/mL,人工污染检出限21CFU/mL.结论:LAMP法用于检测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灵敏度高、耗时短,为酸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三氯蔗糖
杜彦山, 杨刚, 夏静, 曹梅荣, 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3, 36 (2): 27-29.   DOI: 10.15922/j.cnki.jdst.2013.02.007
摘要120)   HTML0)    PDF (1066KB)(153)    收藏
建立乳制品中三氯蔗糖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0.2%乙酸水溶液沉淀蛋白,提取三氯蔗糖,然后通过C18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浓缩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仪进行检测,该方法0.1~0.8g/L范围内以三氯蔗糖进样质量的对数和相应峰面积的对数做标准曲线,R2为0.9991,相关性良好,加标回收率在94%~102%之间,检出限为2.0mg/L(RSN=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乳制品中微塑料污染研究进展
唐琪 孟德尚 张岩
乳业科学与技术    0, (): 0-0.  
摘要50)      收藏
摘 要:食品中的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人们已经在细胞、动物及人源类器官水平明确MPs具有毒性作用,细胞毒性与MPs颗粒的大小成反比,与MPs的浓度、接触时间成正比;在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中,MPs毒性作用主要发生在消化、神经、呼吸、生殖和心血管系统;在人肝脏、肠道、心脏、以及脑的类器官中也已确定了MPs的危害作用。乳制品中MPs的污染可能发生在其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本文综述了乳制品中MPs污染的来源、毒理作用和检测方法,以期为乳制品中的MPs风险防控与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