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帅康,胡连霞,王孟阳,李苗,卢涵,王世杰.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发酵乳中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 47(3): 9-15. |
[2] |
刘会耀,彭飞. 乳酸菌发酵酸乳理化性质及微生物代谢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 47(3): 49-60. |
[3] |
伍忠玲,高红艳,刘振民. 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影响[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3, 46(5): 1-9. |
[4] |
殷献华,殷 诚,孟晶晶,钱 静. 不同贮藏温度下酸乳品质变化及货架期预测[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3, 46(5): 40-47. |
[5] |
金洪伟, 张居典, 王青云. 黑糖乌龙茶酸乳的研制及工艺条件优化[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5): 17-21. |
[6] |
焦杨波, 赵洁. 乳酸菌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5): 32-37. |
[7] |
杨扬. 真菌多糖及其在乳酸菌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5): 44-52. |
[8] |
刘景玉. 柠檬明串珠菌BD1707的胞外多糖合成酶特性[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1): 15-19. |
[9] |
庄若茹,张巧玲,王俊国. 不同应激处理方式对乳酸菌喷雾干燥过程中存活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 45(1): 55-60. |
[10] |
杨友馨,王瑞雪,王俊国. 海藻糖对乳酸菌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6): 45-50. |
[11] |
许英瑞, 朱妍丽, 马瑞娟, 赵军, 薛元泰, 张卫兵, 张炎, 文鹏程. 活性多糖在发酵乳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2): 26-30. |
[12] |
洪青, 刘振民. 发酵乳中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 44(2): 31-36. |
[13] |
苏馨, 袁婧, 柳青, 郭琳, 刘文俊. 巴拉圭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6): 1-6. |
[14] |
郑华杰, 王青云, 王新, 王占东. 乳酸菌增菌物质的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6): 46-50. |
[15] |
孙敏, 孙玥, 李博, 梅俊. 开菲尔粒中乳酸菌的筛选与发酵特性[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0, 43(4): 1-6. |